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个月!谁是瑞幸闪电上市的幕后推手

2019-05-19 09:56: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游苏杭)似乎自打诞生之日起,瑞幸的身上便贴上了“快”的标签。

  20个月,2370家店,相当于每天就会有四家瑞幸咖啡开张,如此速度着实令人咋舌。要知道,即便是作为咖啡巨头的星巴克,在中国完成这样的规模也足足耗费了16年时间。

  而今,瑞幸又以短短的1年8个月,便登上了美国的纳斯达克,再度打破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上市纪录。

  据悉,瑞幸咖啡上市首日开报25美元,较IPO定价17美元飙涨近47%,收盘涨幅收窄至19.9%,市值56亿美元,较上一轮投后估值29亿美元增加近一倍。

瑞星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

  谁是幕后的真正推手?

  尽管此前已有拼多多、趣头条等一票“飞速IPO”的前辈们,但此番瑞幸从创业到IPO的速度依旧显得有些太快了。这背后到底是谁在主导这一切?

  要想知道答案,先来看看背后的资方组成。

  梳理发现,2018年7月,瑞幸宣布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大钲资本(黎辉)、愉悦资本(刘二海)、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参与了A轮融资;同年12月宣布获得了2亿美元B轮融资,大钲资本、愉悦资本、GIC、中金公司等均参与了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

  事实上,在这份名单中,大钲资本、愉悦资本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先来看看二者来头。

  据了解,掌舵大钲资本的黎辉曾任职美国华平投资亚太区总裁,早年因投资神州租车与陆正耀建立了紧密关系。2016年-2017年,黎辉更是加入了神州租车的母公司神州优车担任副董事长,负责神州优车的战略和资本运作。

  离开神州后,随即创办了大钲资本,2018年7月,大钲资本完成首支基金的首期关账,规模10亿美元。而该基金的第一笔钱,便是投给了瑞幸咖啡。

  君联资本的董事总经理刘二海,则早在2005年便与陆正耀认识。在二者相识的第二年,便投了陆正耀的早期项目“联合汽车俱乐部”。而后,离开君联资本创办愉悦资本,投资了瑞幸咖啡。

  黎辉、刘二海二人先后参与了A、B轮的投资,A轮中出现的君联资本,是刘二海的前东家,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则被传是大钲资本的LP;与此同时,在瑞幸咖啡上市承销商的名单里,不仅有B轮中出现的中金公司,还有黎辉的前东家摩根士丹利。

  由此看来,瑞幸的背后似乎是一个封闭、强关联的资本闭环。也正是由这些彼此错综复杂的连接,共同将其推捧上市。

2019年5月16日,位于杭州的一家瑞幸咖啡店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培育市场初见成效

  一直以来,市场对于瑞幸上市最大的争议在于它未来真实的盈利能力究竟如何?褪去补贴后,还能否支撑经营?

  事实上,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瑞幸咖啡烧钱培育市场的成效逐渐呈现。

  招股书显示,截止2019年3月末,瑞幸咖啡获取新客的成本从103.5元降低到16.9元,下降比例高达84%。与此同时,促销费用从15.8元降到了6.9元。

  在促消费降低并未呈现“用户流失、收入骤降”的局面。根据招股书显示,其净亏损率呈现收窄趋势,由2018年第一季度的966%,在2019年一季度收窄至115.3%。

  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像咖啡这样的现制饮料毛利润很高,即便一杯瑞幸咖啡打对折,仍旧有盈利的空间。只是算上硬件支出,瑞幸咖啡才会“不堪重负”。随着线下布局完成,摊到每一杯咖啡上的硬件支出在降低,品牌的盈利能力就有机会增强。

  尽管“教育”市场初显成效,但巨额亏损也是瑞幸当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招股书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净亏损5.518亿元。2018全年净亏损16.19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净亏损为人民币5637.1万元人民币。成立至今共计净亏损22.268亿元人民币。

  对此巨亏瑞幸方面倒是显得很是坦然,“只是战略性亏损,完全符合预期。”而作为瑞幸最早且最大的外部投资机构大钲资本的执行董事刘绍强也解释道,这是为构建品牌认知度,辨识度,获取用户客群必须的前期投入。

  与此同时,瑞幸咖啡创始人CEO钱治亚依旧没打算停止她的步伐。

  年初,钱治亚便表示,“2019年瑞幸咖啡还将全速前进”。今年,瑞幸计划新建超过2500家门店,总门店数将超过4500家,并希望在门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考验才刚刚开始

  同样是“烧钱换市场”,OFO没能等来预想的结局;而美团尽管圆了上市梦,但现今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

  那么,对于瑞幸来说,它的未来又将面临什么呢?

  一方面,以咖啡起家的瑞幸背后还有一个千亿级的大市场等待深耕。

  数据显示,2017年为人均1.2杯咖啡,到2023年则增至人均5.5杯咖啡,中国咖啡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2.3%。与此同时,2018年,中国咖啡市场的规模为390亿元,到2023年预计增长到1579亿元。

  “以中国现在的咖啡市场来看,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还是能够容得下两家星巴克。星巴克现在的市值789亿美金,如果我告诉你,你给我100亿美金,我可以再造一个星巴克,会有人相信的。投资人就是赌这个。”第一资产首席投资官吕晓彤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另一方面,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现今的瑞幸早已囊括了咖啡,果汁,轻食,午餐,休闲食品等产品。

  “未来,luckin会扩展其他围绕目标客群需求的快销品类,这是我们的思路”,刘绍强解释到,“可以把它对标成没有物理货架的7-11,只是瑞幸的SKU(库存量单位)会窄,不会做2000个SKU(库存量单位),区别在这。”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在“便利店”场景下,竞争对手更多,竞争市场也将更为激烈。价格、物流、平台产品的丰饶性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这只仅用了20个月便上市的“独角兽”,究竟能否跑出一个新的商业故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