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谁在“搅动”这杯现磨咖啡?

2019-05-19 09:55: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闫雨昕)咖啡全面布局中国市场始于20余年前。20年后,定位于细分市场的本土品牌在资本的裹挟下,搅起了现磨咖啡市场的一池春水。

 

 

  咖啡“触网”之后

 

 

  咖啡作为一项舶来品,进入中国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雀巢为代表的速溶咖啡时代,之后的1999年星巴克凭借其标准化的生产与品控入驻中国,如今,沉寂许久的现磨咖啡市场被本土外卖咖啡品牌撕开了一道口子。

 

 

  中国消费者对现磨咖啡的好感度空前,并被充分看好增量市场。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年人均消费咖啡为3.7杯,远低于欧美和日韩的水平。另一份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现磨咖啡在咖啡总消费量中占比超过87%,中国的情形恰好相反,速溶咖啡占据84%,现磨仅占16%。

 

 

图为瑞幸咖啡自成立以来获得的三轮融资。

 

 

  市场的“不寻常”自烧钱开始。“首单免费”“2.8折券”“每周消费满7件周末瓜分500万”……自诩与传统咖啡巨头“在另一个维度较量”的互联网咖啡们,玩儿起裂变营销来驾轻就熟。以瑞幸咖啡为例,它自带10亿资金进场,目前已经在国内迅速开出近2500家门店,触达用户1700万人。其背后,是成立仅18个月以来每隔半年一次的“输血”,以及弘毅资本、神州租车等一批投资机构的身影。

 

 

  另一位外卖咖啡品牌连咖啡也在4月获得了2.06亿元的C轮融资。与瑞幸咖啡类似,连咖啡走在微信服务号卖咖啡的更加轻资产路子上,极大地节省了租金投入和人工成本。

 

 

  从市场层面来看,外卖咖啡与速溶咖啡相比胜在品质、与老牌连锁相比赢在单价,可能1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一杯现磨就出现在办公桌上供你“续命”。

 

 

  “咖啡新贵”激进而高调,反映到办公室人群上,则意味着一种被“网”出来的刚需。

 

 

  老牌咖啡被推倒的执念

 

 

  一直以来,星巴克创造了为人称道的“第三空间”、品牌文化、经营能力以及从采购到产品研发到店面的全套系统等,这些深入企业骨髓的优势来自于时间的沉淀。执意不做外卖,一来是因为影响现磨口感,二来无谓舍弃其线下场景的价值。

2019年2月,国内首家星巴克焙烤坊亮相上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是“扩张战”的冲击之下,咖啡界霸主的执念无可避免地被推倒。2018年9月,在联合饿了么推出“专星送”试点开始,星巴克的在华营业额表现出受到外卖业务的短期提振。根据长江证券的测算,外卖收入如果增长5%,那么星巴克的营业利润提升比例将达到16.3%。

 

 

  无法想象在这个嗜茶如命、不曾有咖啡消费习惯的国家,它已经开了近3800家门店,连续十年的财报会议上,中国市场都是 CEO 拿出来反复提及的亮点。

 

 

  “到10月,中国地区提供外送服务的店铺将增加到3000家,还预计将于2019年财年结束时在中国推出手机下单的服务。”星巴克 CEO Kevin Johnson在4月25日盘后的财报会议上说。

 

 

  在进入中国的第19个年头,这家老牌咖啡连锁最终也没能逃过线上服务的“真香定律”,甚至把这一模式照搬回大本营西雅图。

 

 

  小众的归小众、巨头的归巨头

 

 

  老牌连锁“放下身段”的同时,现磨市场还引来如百胜中国这样的餐饮巨头。在3月13日举行的百胜中国2019年投资者会议上,百胜中国宣布将进一步加码咖啡业务。K COFFEE和COFFii&JOY的入局意味着坐在快餐店里也可以点上一杯现磨,消磨一个悠长的午后了。

 

 

  在街区深处,另一群消费者寻着咖啡香气,钻进了一家其貌不扬的小馆。他们有着挑剔的关注点——氛围、口感、甚至对于手中一杯咖啡的审美,也正因此,精品咖啡馆被许多文艺青年当做“打卡”一座城市的索引。

 

 

2018年05月,% Arabica咖啡店上海武康路微更新后亮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一排咖啡器具一侧,咖啡豆的产地和制作设备成了客人们更愿意聊到的话题,一个小小的咖啡馆承载的是都市文化甚至更多。Blue Bottle、%Arabica、Tim Hortons等一批源自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的精品咖啡佼佼者扎堆抢滩中国一二线城市,并迅速跻身当地网红店榜单,与此同时,本土精品咖啡品牌也纷纷在资本的助推下崭露头角。

 

 

  或许归因于逐步崛起的中国中产阶层,或许归因于外卖咖啡对国人“现磨”认知的迅速唤醒,“触网新贵”通过烧钱加速消费者培养和教育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可以一窥这一市场空间,这场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咖啡赛道战事未必就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殊死竞争。至于瑞幸赴美上市,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