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央行主管报纸:专家称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有空间

2019-05-06 22:15:59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释放小微金融潜力 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有空间)

本报记者赵萌

近期,“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被政策层面反复强调。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的目标任务之后,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了五大行应带头支持小微企业,并且还提出“要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

此外,上述会议还提出“确保今年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规模均超过2018年水平”。那么,银行机构该如何确保以上目标得以实现?目前来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具有可行性?

多数受访专家均认为,进一步推进中小银行差异化准备金政策基本没有制度障碍,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加以实施,而加快民营企业债券发行也面临着较好的时机。

中小银行定向降准有空间

“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11.5%的存款准备金率在全球仍属于较高水平,降准有空间。”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结构化的、差异化的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是推进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亮点之一,就是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有着天然的相容性,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将改善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等状况。”

董希淼预测,未来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逐步转向三档——大型银行为第一档,中型银行为第二档,小型银行特别是县域农信社、农商行为最低的第三档。

“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中小银行差异化准备金政策,基本没有制度障碍,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加以实施。”一位国有大型银行高级银行业分析师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不同于大型银行,在资金来源和资金成本仍不具优势的情况下,持续加大小微信贷业务的投入力度有一定的困难,降低这类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不仅能有效释放增量资源,而且也有助于通过向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对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不过,李佩珈强调,虽然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是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的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出台时机上还需要结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避免银行机构惜贷、慎贷,又要避免一哄而上、不顾条件地盲目放贷。

前期政策逐步显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融资环境转暖,企业融资可获得性提高,资金价格也不断下降,前期出台的各类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正在逐步显效。

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势头强劲,其中企业债融资出现大幅增长,定向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

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2018年至2019年,央行多次实施定向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进而信贷出现了超预期反弹,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也持续回升至10.6%。整体来看,经过一段时期“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实施,数据开始显示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增强。

然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强调,尽管金融数据明显反弹,但结构性问题仍需改善,在“增信用”方面,中小企业在融资需求满足和融资成本降低方面的改善空间依然不小。银行相对较为偏好短期资产配置的现实情况,说明当前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水平依然不高,同时也表明实体经济对这方面需求的增长尚待改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也认为,当前货币政策更加重视解决结构性问题,展望未来政策操作,短期内全面降准的概率很小,但为了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央行仍可能通过定向降低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来提升其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结构性降准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了国有大型银行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头雁”作用,在“增量”与“降成本”两方面均提出要求,不仅要确保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还要使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去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实际上,多家大型银行已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披露其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具体目标:2019年,农业银行计划新增民营企业贷款1320亿元;工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目标为1000亿元以上;中国银行新投放民营企业贷款不低于全部对公贷款新投放的三分之一。

加快民营企业债券发行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民营企业债券发行硬指标——“确保今年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规模均超过2018年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来,受债市违约风险频发等影响,中低评级民营企业发债困难。为此,2018年10月22日,央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这一做法引入增信机制和风险缓释机制,有利于满足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对冲与转移的需求,破解金融机构持有中小企业债券意愿不强的问题,为未来民营企业债券的顺利发行奠定了基础。”李佩珈表示。

而且,目前来看,加快企业债券发行也面临较好的时机。李佩珈对此分析认为,2019年债券市场交投活跃,市场利率逐步回落,各类机构配置债券意愿较强。未来,需要进一步破除民营和小微企业债券发行中的约束,例如,适度放宽对企业发行债券的限制,完善债券发行的中介配套服务,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通过担保提高其企业资质等。

从银行机构的角度来看,要确保2019年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发行规模超过2018年的水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这一政策性工具,为企业发债提供增信和流动性支持,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债券市场筹集支持小微业务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提高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上述国有大型银行高级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