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禁止微信布置作业 禁的是责任推给家长

2019-04-15 17:24:03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凭栏处)

人民日报4月14日报道,前不久,教育部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

禁令一出,社会反响热烈,在一片叫好声中,也不乏一些议论,如:小低年级孩子不具备记作业的能力,怎么办?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当日学习情况,什么方式合适?老师日常发布的提醒通知、家校共育活动,算不算“作业”?微信“打卡”有督促作用,还有英语语音作业,是不是都要取消?禁止微信和QQ布置作业,“校讯通”等是否会变相取代?

禁令背后,直指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个顽症痼疾,一些议论则折射出不同层面的教育关切:主管部门对教育发展的关切、学校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切、学生家长对孩子前途的关切。

如今,一些学校布置的作业正在“跑偏变味”:有让一年级小学生做PPT的,有让幼儿园孩子做“手抄小报”的,还有要求完成“蚕宝宝21天观察日记”“废旧纸箱制作小汽车”的……如果没有家长“辅导”甚至“代劳”,孩子很难完成,再如请家长检查作业、辅导预习复习等,更是常见。然而,不是所有家庭都懂教育、不是所有家长都善教学,一些家长颇有微词也就不可避免了。

事实上,禁止微信布置作业,禁的不是家校交流,而是禁通过这种即时通信方式,把本属于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推卸”给家长。批改作业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应有之义,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就中小学作业管理做出了规定。在浙江,规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在山东,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型作业”“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禁用微信布置作业”,目的在于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学校与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形成合作共育的格局,才能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对于家庭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于学校来说,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保质保量完成好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面对“作业”问题,一方面,应当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正确发挥家长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督促、支持与鼓励作用;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中小学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禁令下了,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正在改变。期待这一改变能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起到推动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