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警惕电影业三大“畸形现象”

2019-03-18 06:19:2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导读

  电影产业健康繁荣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电影产业伴随着国家消费体量上升而增长,但总体发展质量仍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差甚远。记者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电影市场存在三大“畸形现象”,亟须引起关注。

  透视电影行业三大问题

  一是电影市场增速放缓,进口片票房占比维持高位。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13.45%的速度进一步放缓。有业内人士认为,年底一些电影提前上映,使得总票房突破600亿元,但从年中数据看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我国进口片票房占比分别约为42%、46%,仍然维持高位。以此推算国产片放映时长比例已低于电影产业促进法中规定,即国产电影排片放映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同时,国产电影单片票房与进口片的差距也在持续拉大。

  好莱坞传奇影业原CEO、北京云途时代影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高群耀说,在进口片配额等各种保护机制下,进口片仍然在我国大行其道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在印度,进口片占比不足10%,法国、日本皆是如此,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

  二是电影成为“少数人”市场,主旋律电影情况不乐观,市场和渠道双失守。通过国家审查获得“龙标”的影片,绝大多数都无缘电影院线,进入院线的绝大部分排片不足1%,很多电影出现“一日游”“三日游”现象。这不仅使制作方缺少创作动力,更让电影类型过度单一、僵化。同时,《李保国》《漂着金子的河》等一系列优质主旋律影片在各大院线难觅踪影。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排片是一部影片的生命线,排片前和影院负责人“拼酒”“塞信封”已成为常态,小制作的优质电影和主流电影缺少发行“公关费”,相关部门推广主流电影的红头文件收效甚微。

  政府作为主旋律电影出品人,已经出现诸多不适。蓝海创意云执行副总裁向明说,制作公司将主旋律电影当作任务来完成,市场并不买单,融资渠道也非常单一。“一些红色电影,花费1000多万元经费,票房只有几十万元,局部上映一两天,存在走形式问题。”

  三是“贵族化”“娱乐化”严重,乱象丛生。我国电影观影人群高度集中于年轻人群体,未能发挥电影应有的战略作用。2017年我国电影院线观影超16亿人次,根据在线平台淘票票和猫眼用户数据统计,以及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数据统计,全国电影观众约3亿左右,其中35岁以下占86%,平均观影年龄21.4岁。电影行业推崇“IMAX银幕”“高端音响”,80元、120元的票价比比皆是,行业呈现“贵族化”趋势。

  不仅如此,一段时间以来,电影行业乱象丛生。明星偶像薪酬经常占到电影项目成本的三分之二,一些影视公司高度资本化,利用买票房等数据造假行为在资本市场圈钱。

  由于缺乏价值导向的低质量发展,我国电影“娱乐化”现象严重。相比美国电影院线类型丰富多样、法国政府强制干预排片比例,我国电影类型单一化问题亟须得到破解。总体来看,我国电影票房逐年增长,但电影单屏收益正在下降。高票房影院数目每年都在减少,2017年票房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影院数量仅为15家。

  2019年2月20日,上海南京西路大光明电影院外《流浪地球》的大幅海报格外引人注目

  优质作品奇缺、技术受制于人、盗版猖獗

  经过10多年发展,我国电影行业仍与好莱坞影业存在较大差距,电影行业低质量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

  一些业内人士坦言:“我们错过了‘练内功’的窗口期,如果对进口片不设配额限制,我们的市场可能已经被冲垮了。”

  缺少高质量作品创作动力。目前,国产电影尚未形成成熟的工业化流程,市场爆款全靠押宝。2017年《战狼2》以56.8亿元成为全年票房冠军,带动制作、发行方之一的某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飙升60亿元,但该公司多位高管立即选择套现3000万元,借势收割。

  观众高度集中于年轻人,视线聚焦娱乐片和进口大片,导致其他多元化高质量影片几乎没有市场空间,进一步减弱了创作动力,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正外部性”逐渐消失。

  我国影片缺少上映强制窗口期,导致影片被互联网平台买断,缺少“爆品”的激励效果,进一步减少了本就不足的创作热情。

  除上述现象外,电影拍摄和放映的核心技术,也受制于人。一位电影行业技术专家说,一方面,大量的好莱坞电影在播放时,只能用密钥播放,按照放映时间申请报备,等待美方远程开通权限,播放和标准都由好莱坞掌控。

  我国一直在跟跑,即使获得技术突破也无法取得国际认证。放映机核心芯片来自德州仪器,只授权给日本、比利时和美国企业;另一方面,电影制作、拍摄设备被索尼、阿莱、苹果等外国软硬件厂商垄断。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伟说,电影创作难以从“高原”到“高峰”,很多优秀题材不能转化为精品,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营造积极创作的环境,以科技力量引领行业改革。

  盗版侵权“死灰复燃”。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了依法查处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张伟说,一部片子只要进行了首映或点映,网络上很快就可以找到下载资源,这使电影创作者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针对此类案件,法庭多要求“谁主张谁举证”,但盗版损失举证很困难,而影片制作方受制于院线利益关系,也不敢诉讼,导致盗版行为十分猖獗。

  重新审视我国电影事业发展,培育增量市场

  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之一,电影事业发展关乎国家战略需求。为此,我国亟须重新审视电影事业发展,在做好存量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增量市场,提升电影产业发展质量。

  做好增量市场,培育移动电影院在内的多种渠道。相比电影在美国覆盖超半数的人群,我国的低覆盖率证明当前电影放映模式已经不适合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应重新定义电影产业界限和内涵,培育移动电影院在内的多种渠道和模式,做好电影增量市场,提高观影人群数量和质量;把握5G布局优势,积极推进“电影+互联网”模式创新应用及跨平台观影格局的构建,以高质量的电影市场抢占目前低质量短视频充斥的文化宣传阵地,使电影真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支柱。

  对电影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统筹并重视高新技术在电影拍摄、制作中的应用,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改进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流程,提高行业透明度,加强行业规划及合规管理。继续加强数字电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高新技术应用深化、核心设备国产化研制、技术标准主导制定等方面工作。

  尊重电影市场发展规律,建立并强化电影放映窗口期。借鉴美国、法国等国家经验,设立我国电影半年的放映窗口期,建立以真实票房为依据的电影创作激励机制,激发市场创作动力。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19年第3期

  作者:刘国政 郭宇靖 蔡馨逸 李汐萌 胡正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