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爱跳槽的90后,需要什么样的激励模式

2019-03-02 05:09:52 信息来源:工人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造成外界认定“90后爱跳槽”的原因有很多,其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压力,也有每一代人的解决办法。管理者要思考的是——

爱跳槽的90后,需要什么样的激励模式

过完年回到北京,从东北漂到北京的90后杜伟,正在寻找下一份工作。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健身房的“会籍顾问”,“说是顾问,其实就是个推销员,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周休一天,保险要自己上,底薪就是最低工资,剩下的全靠卖卡提成。”杜伟之前所在的健身房,不论是“会籍顾问”还是“健身教练”,大多是外地来京的90后,员工流动性很大,“你能干到一两年就成元老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能否认90后的择业观,认为他们就是颓废不努力,他们有不一样的需求。”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年的冯先生说,这使得企业必须考虑90后需要的激励模式。“有时候,比起涨工资,食堂多几款麻辣烫、健身室多几台新机器、可以用公司协议价订度假酒店,这些东西的吸引力对90后员工更大。”

“你是不是和领导吵架了?”

过年前刚刚辞职的90后韩伯平,春节回老家时受尽了白眼,“老家的人都批评我说,你都换了多少个工作了,你们90后就是不踏实,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刚开始我特别生气,还解释,后来也不解释了,闷着头听。”韩伯平觉得,在老家县城,人们眼中的好工作,不外乎就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甚至“在乡镇当个聘用制的临时工”,都是“有社会地位的”。相比之下,他在北京的打拼和换工作,老家人并不理解。

换工作的原因,是因为韩伯平所在的公司业务发生变化,他所在的业务线不再追加更多投资。“既然公司要我走人,就拿补偿好聚好散。”这在韩伯平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老家人眼里却有些不可思议,“他们都问,你是不是和领导吵架了?”

尽管以韩伯平现在的工作业绩,找到下一家公司并不太难,但他也发现了危机,换了几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公司里几乎没有超过35岁以上的老员工。“35岁就像一个槛,就像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值,超过这个岁数,公司就认定你要的工资高,家庭负担多,比不上年轻人肯加班,能‘996’。”韩伯平希望通过跳槽,不断突破升职瓶颈来提升职位,在35岁前升到管理层。

但是,这样的理想,在同为90后的唐斌看来,很难如愿以偿。唐斌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老员工总是吐槽我们,早来几年,还能有股权、期权,现在就剩工资了。”唐斌发现,公司的80后员工,大多有股份,要么是元老,要么是从别家公司挖过来的“大牛”,后来的基层员工也多有象征性的股票,但到了他这一拨,只剩下“加班和工资”,“行业大格局已经基本定了,留给我们后来者的没有肉,只剩下汤。”

这样的心态让唐斌觉得,到哪儿干都是打工,他跳槽,甚至不在意工资本身的增减,而更关注和管理者“对付不对付”。

“多这几千元,买得起房吗?”

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当分校区负责人的80后周先生,最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两个刚招进来的90后部下,一周之内都辞职了。事后周先生找其他同事了解,得知其中原因,“一个觉得我不尊重他,不重用他,另一个觉得我上次批评他,让他下不来台。”这让周先生大为不解,“觉得我有哪点不尊重,觉得我批评得不对,可以来沟通,而不是甩手走人啊。”

但是,真正让周先生心里不舒服的,是他眼中这两个“不合格员工”,很快就找到了下家公司,而且职位还晋升了。

对于这点,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年的冯先生则看法不同。“很多管理者会觉得,我给了员工工资,他就要给我做事情,但90后的想法并不是这样的,很多90后员工离职的原因不是因为差钱。”

冯先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与70后员工入职后人生起跑线相差不多不同,90后进入职场,起跑线并不一样。“我们70后参加工作,都要白手起家一点点成家,买房买车养孩子,没有稳定且不断提高的收入真的不行。但90后不同,很多90后其实不差钱,或者说不差那点工资,因为他背后有‘6个钱包’,就算这些‘钱包’支撑不起他们在一线城市安家,回老家过舒服的小日子是不成问题的。”

这一点,周先生也感同身受,他曾与一位90后员工谈话,希望对方能多上几节课。“我好心好意,想让他多一些收入,人家倒好,直接说,多这几千元,买得起房吗?”周先生惊讶地发现,在这名部下看来,同样的时间成本,享受生活比赚钱的优先度更高。

“谁都想有安全感”

不过,在90后外企员工王宇森看来,想留住90后员工,光有一些表面激励还不够。“其实我们这代人也想有安全感,不然每年不会还有那么多人考公务员。”2018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165.97万人,而招收计划不过才2.8万人,他自己也曾动心参考。

从小到大,王宇森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从上学到工作,我们周围的变化太快了。我们上学时羡慕的好工作,现在没人愿意去了,争着去的好专业,现在也未必好找工作。”王宇森说,“经常有人说,我们这代人缺少职业规划,可是规划又怎么能赶得上变化,18岁高考报志愿,研究生25岁毕业工作,这7年中,社会的变化多大?”

同样的困惑,也困扰着唐斌。“我曾经想攒够多少年工作年限,然后买房安家,可追不上房价,也曾经想继续回学校读研,可读研3年,又可能错过好多机会,都说我们这代人‘佛系’,‘佛系’的背后是缺少安全感。”

冯先生经常能听到新员工的抱怨,“不外乎是几个方面,工资买不起房子,未来能晋升的位子都被占了……我经常对他们说,我参加工作时你们才出生,那时候,社会的变化同样很快,刚参加工作同样什么都没有,还是要能吃苦,不要想着一口气完成所有目标。”

不过,渐渐地,冯先生也觉得,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压力,也有每一代人的解决办法。“有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在这个时代,跳槽也是一种应对办法。只不过,人生总是要恪守些什么。步履坚定地追求职业的成长,会比心浮气躁地跳来跳去,更有利于自己长远的发展。”(记者 赵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