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特麻辣粉”落地解小微民企融资之“馋”

2019-01-25 02:31:57 信息来源: 经济参考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2019年一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俗称“特麻辣粉”)操作。这是TMLF工具自去年底创设以来的首次落地。

创设TMLF是货币政策“定向滴灌”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表现之一,而在2019年,监管部门将出台更多政策。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2019年,在实施好民营企业债权融资支持工具的基础上,股权融资支持工具有望推出。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建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的奖补机制,以及健全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也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

定向工具TMLF首落地

央行表示,此次TMLF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8年四季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575亿元。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操作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

不同于总量货币政策工具,TMLF结构性调控特征明显,旨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TMLF可以提供中长期稳定的资金,解决银行的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也能增强银行信贷投放的能力。另一方面,其资金成本比一般的中期借贷便利还低15个基点,有助于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TMLF的出现,有利于央行更直接地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从期限上看,其对应于收益率曲线中段,免除了从7天期到1年期传导的过程,提高了传导的效率。从利率上看,央行可以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确定MLF和TMLF之间的搭配比例,从而确定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从结构上看,央行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

更多政策组合拳可期

自去年底,相关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引导资金流入实体,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除了创设TMLF之外,2019年1月2日,央行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的贷款考核标准,将原先的“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旨在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而在去年,央行还创新推出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据央行发布的数据,目前推出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已经直接和间接支持了49家民营企业发行313亿债务融资工具。

2019年监管部门将会打出更多政策组合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小微企业实施精准滴灌;用好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支持民企融资纾困。而中国银保监会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也提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信贷供给增加的基础上保持融资成本处于合理水平。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2019年,在实施好民营企业债权融资支持工具的基础上,股权融资支持工具有望推出。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建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的奖补机制,以及健全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另外,地方层面的金融监管部门也制定了2019年的行动规划来支持小微民企融资。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联合广东银保监局近日提出争取用一年左右时间,组织辖内银行机构走访全省(不含深圳)超过100万家暂无银行授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了解融资需求,宣讲金融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水平已经足够,而相关监管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引导资金流入实体,尤其是流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但是要想使政策效果最大化,最重要的还是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打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提供的流动性是面向金融机构的,而非直接面向实体经济,因此金融机构是货币传导机制的关键。而金融机构之所以没能完成将央行的流动性转化为信用扩张的过程,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在经济下行期,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更低,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风险确实要更高一些。二是2017年监管趋严以来,银行资产从表外逐步回归表内,对银行资本形成压力。受到资本的约束,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出现不足。

“打通金融机构这一环节,就是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如商业银行内部可适度提高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尽量减少对一线信贷人员风险考核的过度压力,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可针对小微和民营企业适度放松风险容忍的标准。”曾刚表示。另外,可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和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或者监管政策的引导和倾斜,来改善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本收益状况。

董希淼也表示,为解决资本金约束问题,金融监管部门下一步还要加快资本补充工具创新的步伐,丰富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渠道,并且加快审批,同时给银行一定的自主性。日前银保监会已批准中国银行发行不超过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获批发行的首单此类新的资本工具。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在于进一步完善以金融市场为基础的利率传导机制。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关键是形成激励相容的机制,鼓励银行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用下指标、派任务的行政办法。利率传导不畅对银行信贷需求形成约束。目前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已放开,但央行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两轨”,这实际上对市场化的利率调控和传导形成一定阻碍。央行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