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关注药品新采购:国家“团购” 平均降价52%

2019-01-22 16:45:06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核心阅读

如何破解药价虚高?现在,11城市试点新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以公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组成采购联盟,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形成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组合措施。此外,还借助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新做法,保药品质量、降制药成本。日前,中选结果公布,25个品种中标,平均降幅达52%,最高降幅达96%。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在4+7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展开,以公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组成采购联盟,各试点城市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形成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模式。去年12月,4+7城市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中选结果公布,25个品种中标,平均降幅达52%,最高降幅达96%。

4+7集中采购,是一味降价吗?如此高的降幅,会否影响药品的保质供应?就这些大众关心的问题,记者前往上海、厦门、福州,采访药采机构、医院、企业、专家,调研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改革情况,及其对药企、医疗机构的影响。

首次断崖降价

集中市场份额

增加谈判砝码

一种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出厂价为15.5元,经过诸多环节卖到患者手中时,涨价到213元,利润高达1300%。几年前,媒体曝光了这一药价内幕。在重重流通环节的裹挟下,药价越招越高。

反观此次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结果,在一致性评价基础上的降价效果显著,跳出了价格越招越高的怪圈。

从中标结果分析,其中有3个品种的价格接近国外公认的最低售价。如被质疑价格过低的每片0.15元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实际上只是接近美国仿制药的最低售价每片0.01美元(约合人民币0.07元),还有瑞舒伐他汀片、盐酸帕罗西汀片,也接近美国的最低售价。低于美国最低售价的品种有9个,包括厄贝沙坦片、利培酮片、赖诺普利片、头孢呋辛酯片、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福辛普利片、依那普利片、伊马替尼片,其中恩替卡韦分散片每片0.62元,是美国最低售价1.81美元(约合人民币12.49元)的约1/20。

据测算,中选药品中,仿制药采购额将从原来的40%上升到97%以上。11个城市,25种中选药品采购费用下降到19亿元,节约59亿元。如果条件成熟,推广到全国,预计25种药品采购费用可降到60亿元,节约190亿元。

中标的25个品种中,首次出现价格断崖式下降的外企原研药,降价幅度超过70%。“国外的很多原研药,过了专利期就会出现专利‘悬崖’,价格断崖式下降,而在中国却一直没有出现。此次4+7城市集中采购,出现了专利‘悬崖’,这是政府主导下的带量采购市场机制所带来的。”长期关注该领域改革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认为,医保局的职能发生了转变。过去药品招标由卫生系统负责,只招不采,很难实现真正的低价。此次采购,医保回归购买者本位,采用带量采购、量价挂钩方式,用试点城市60%的市场份额换取低价,这种集中度高的采购模式符合经济学买方垄断的定律,可以大幅降低价格。

其次是质量保证。过去,招标采购本质上是唯低价中标。近两年来,我国启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保障了药品质量。同时,药企降价,主要靠减少流通环节费用、控制原料来源。“不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将退出市场,这就明确了将来创新的方向,有助于推动我国从仿制药大国走向仿制药强国。”

由于我国所有公立医院已取消药品加成,中标药品将在医院以中标价格卖给患者,这将大大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节省国家医保基金,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首次带量采购

药企预期明确

营销成本降低

以前,因为回扣的存在,我国患者不管是吃国外原研药还是国产仿制药,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办有关负责人说,大量仿制药品留有巨大的回扣空间,导致价格高企。而以往药品集中采购量价不挂钩,采购分散,竞争不足,监管不够严,政策不协调,药品招、采、用、支付各在一个部门,仿制药追着原研药定价……这些原因综合导致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针对以上问题,国家试点方案设置了落实带量采购的重要规则。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梁鸿认为,带量采购解决了流通环节抬高价格的核心问题。“过去的招采办法,企业必须在流通环节上砸成本,才能让药品卖出量。带量采购,让药企有了明确的预期,生产、包装、营销等成本都能得到降低。”

带量采购并不是我国首创,而是国际通行做法。此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我国屡次被提及,但均没有落实。此次,为何能得以实现?

原来,带量采购不仅仅是概念,更是一整套系统。上海市医保局医药采购处副处长龚波介绍,上海带量采购的品种之所以能从最初的3个增至21个,其原因不仅是确定用量,还在于自建了一套药品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并用医保资金预付给药企,作为货款周转金。“确定用量、药品质量综合评价、医保周转金,还有切入医院临床HIS系统的监管系统等,这些使得带量采购真正落到了实处。”龚波总结道。

上海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所长章明介绍,借鉴上海经验,此次试点采用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组合措施。选择11个药品用量较大、市一级医保统筹的城市,委托联合采购办公室来开展,具体工作由上海药事所承办。另外,国家已经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这也给此次试点带来了巨大的有利条件。

首次国家牵头

留出选择空间

确保质优价廉

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试点,国家层面成立了试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集中度如此之高,并由国家来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2017年开始,福建省开展以医保支付结算价为基础的药品联合限价阳光采购,推出了采购价、最高销售限价、医保支付标准三个价格。由于竞争不充分的药品价格谈不下来,会出现价格倒挂现象,让医院叫苦连天。再加上原料药垄断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价格倒挂现象更加普遍。

“以往的药品采购,最大的问题是以省为单位采购。每个省的用量只占全国的一小部分,谈判砝码不够强,导致了竞争不充分药品的价格倒挂问题。”福建省医保局处长张煊华说,“但是,如果全国一盘棋,就可以把采购价格降下来。”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常峰说,4+7城市的集中采购,并不是单一货源,而是留出了一定的非中标用量,给医院用药一定的选择空间。中选规则上也做了精巧的设计,区分充分竞争、不够充分竞争的药品,设定降价比例和区间,确保中选药品质优价廉。

目前,4+7城市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已正式公布。福建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联采效果非常好,建议将该模式推广到别的区域,扩大到所有品种,并将耗材纳入招采范围,防止同一通用名下其他替代药物出现,架空改革成果;同时,完善一致性评价之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推行医保支付改革,及按病种付费、DRGs付费、按人头打包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此外,结余可以留用,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

试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还有一系列配套工作,如确保企业回款,医保预付30%货款给医院,鼓励医保直接结算;根据中标价和原研药差距,制定支付标准;总额预付额度不扣减,结余留给医院。同时,采用协议管理,加强监测,药监部门确保质量,卫健部门确保使用,不能因为药占比考核而影响药品使用。(李红梅 申少铁 邱超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