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采购年货别中超市“攻心计”

2019-01-22 16:44:10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采购年货,别中了超市的“攻心计”

心理话

快过年了,这段时间你是不是经常忙着往超市跑采购年货呢?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逛超市,都会买回来一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本来只想买牛奶,看见旁边竟然有儿童小饼干,觉得这个也需要;本来要结账,看见排队区货架上的口香糖,好像也很需要,于是又买买买。

你以为这缘于自己购买欲旺盛,其实是中了超市的营销心理套路。

商品摆放有套路,让人超额消费

超市摆放商品是很有讲究的,它充分研究和利用了人的消费心理,促进商品销量。

利用人的惰性,超市往往把最贵的、利润最高的主推商品放在跟人视线平行的位置,调查资料显示,放在与顾客眼睛视线平行位置的商品,可以增加70%的销量;摆放牛奶、酸奶、冷藏柜食品时,不新鲜的摆外面,新鲜的摆最里面,用来保障食品在保质期内卖完;而根据大多数人的习惯,超市将最想推销的商品,比如利润高的或快过期的商品,放在展柜右手边。

为诱导顾客多买东西,超市会精心设计购物路线,比如面包、牛奶、鸡蛋本是早餐组合,但故意不放一块儿,就为了让你尽可能逛到超市的每一个角落,接触更多商品种类,诱导你消费。收银台旁一般放日常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零食,调查发现,被困在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收银台旁零食饮料的几率高达25%。

因为冲动抑制功能还没充分发展,儿童是最容易冲动消费的,用商品吸引儿童来让父母买单,是超市的常见做法。比如在自动扶梯两侧放上诱人的膨化食品、饮料、巧克力,把儿童产品摆在女性必需品附近,把零食放在收银台边上,都是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刺激多感官体验,带起消费欲望

新鲜的瓜果蔬菜区、现烤现卖的面包熟食区以及超市播放的音乐,都是通过刺激人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激发人们的购买欲。

超市几乎都把瓜果蔬菜区摆在中心位置,色彩缤纷、满满当当的陈列,从视觉上勾起人对食物的本能兴奋,大大刺激人对食物的占有欲。超市还利用灯光效果以色诱人,用不同的灯光让食品显得更新鲜,比如肉类销售区常用红光,面包类销售区常用黄光,海鲜类销售区常用蓝光,蔬菜类销售区常用绿光;对消费者精挑细选的商品比如衣服首饰,照明度更亮,对消费者不仔细挑选的商品如洗衣液等,照明度更弱。

除了视觉之外,嗅觉、味觉、听觉刺激,也是超市从无意识层面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策略。

我们常看到超市在卖场里现烤蛋糕、现做熟食,其实是超市利用食物的香味,刺激人体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即使你不饿也没有购买计划,但闻着香味也会忍不住要多买食物。而超市提供试吃、试喝等体验,也是在味觉上激发你的购买欲望,即便你不买试过的牌子,也会因为良好体验,购买别的商品。此外,超市里经常播放舒缓愉悦的音乐,有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调节人的紧张情绪,让人舒适放松、步伐放慢,愿意更长时间停留,给商品销售带来额外机会。

一整套价格策略,令你以为捡了便宜

超市总给人一种物美价廉的感觉,真的是这样吗?

超市的宣传重点就集中在低价上,入口处常摆放特价商品,给消费者营造很便宜的印象,让人们以为超市所有的东西都很低价。其实,超市有一整套复杂的价格策略,都是利用人们想占小便宜的心理弱点,比如:把价格调高再做买一送一;特价区会混入原价商品;消费者固定思维认为买得多更实惠,通常爱选大包装,但有时候可能大包装比小包装还要贵;切开的水果看起来很便宜,也方便了消费者,事实上却是因为质量问题无法销售,化整为零分装销售;晚上超市的低价甩卖,尤其是熟食、肉类、瓜果等,基本都是第二天要倒掉的不新鲜的产品。

看到超市这么多心理套路,有没有一种“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感觉?其实只要我们擦亮眼睛,反套路而行之,比如购物时多向下向上看、向里向左看,就能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此外,还要养成理性消费习惯,这样才不会占小便宜吃大亏。(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