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部分体检机构“向钱”快跑乱象频发 屡罚屡犯

2019-01-05 03:37:04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日,上海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表示,将全面评估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体检机构,开展预警约谈以及建立退出机制。业内认为,从2018年夏天的“假医门”,到近期某企业负责人自曝行业丑闻,部分体检机构“向钱”快跑、乱象频发。如何为“屡罚屡犯”的体检机构戴上紧箍,需行业自律、监管加强等多方努力。

连环局:就这样“多检查、多掏钱”

近日,王茹去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做体检。在一项妇科检查中,医生问她要不要加一项HPV检测,在王茹第一次拒绝后,医生并未“放弃”,声称“可以先取个样放着,等体检完了再决定要不要追加付款”。

于是王茹便同意了,心想过会用手机搜索了解后再定。然而,当她准备下一项检查时,才明白医生此举背后的用意:如果不把中途添加的HPV这一增项结完款,就没法进行自己原有套餐中剩下的项目,因为每一项检查都需扫描条形码。无奈之下,王茹只好先去付了钱,再继续体检。

无独有偶,石女士2018年在美年大健康体检时,也遭遇过类似经历:本来只是去体检,但医生说有蛀牙需要治疗。“尽管最初医生提供了一份耗材清单,可是治疗中途却被告知还要额外加材料,得再交钱。”石女士说,事后因觉得牙齿不舒服,去过两家三甲医院就诊,口腔科医生表示有些治疗实属多余。

美年大健康2018年7月曾公告过一批处罚整改结果,其中提到,上海美锦门诊部因超声骨质分析仪超出放射诊疗许可项目从事诊疗活动,被记分、警告、罚款。但在11月一份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中,该门诊又被提及,处罚事由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

从全国多个地方的处罚信息看,体检行业暴露的问题不在少数:江西康泰来健康体检有限公司(南昌康泰来健康体检中心),安排未取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或职称证书的放射科人员熊某某独立为体检者拍摄DR胸片进行了摆放体位、摄片工作;中康医院集团咸阳体检站,一名心电图技师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

一些市民对此表示担心:原本年年体检信心满满,万一有肿瘤等疾病也能早发现早治疗,可如今,是否需要打个问号。

“套路”深: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家民营体检机构门诊部内部人士坦言,体检机构更多是提供一个初步筛查,对于患者的过往病史方面,掌握得并不充分。如果消费者一直在固定的医院体检或看门诊,最好还是沿用原本的习惯。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过去,体检机构已经较为规范,但是在全国门店快速扩张、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仍有不少“套路”。

一是名医“抛饵揽客”:体检机构的软肋就是缺少专家、实力相对较弱,经常漏查、错查,所以一般会通过聘请知名医院的退休医生或是现任专家远程会诊等,以及举办健康沙龙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业务形象,但有的专家也只是“蜻蜓点水”,并非“朝九晚五”。

二是销售“看人下单”:“原价2500元,优惠价599元”,一些看似白菜价的体检套餐主要是为了引流、拉人,而眼尖的销售员往往会从人群中筛出需要被分门别类、深度检查的对象,即对健康有一定需求且经济能力不错的人。

三是检查“偷工减料”:比如检查某项器官功能,从套餐里看都已涉及,但可能只测一项,结果就会与测几项的有所不同;又比如试剂,如果选用不同的类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某一项检查指标的准确性。

四是客源“周边共享”:在一些城市,体检机构附近还会有牙科诊所、中医门诊等,部分需要进一步专科检查或治疗的人,就有可能被体检医生“推荐”过去。

杀手锏:“屡罚屡犯”者未来面临出局风险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体检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健康“必选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00亿元,第三方专业体检市场将达到720亿元的收入规模。

以上海市为例,目前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共有243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18家,社会办医疗机构125家。社会办医疗机构中以健康体检业务为主的机构有62家,占社会办医疗机构总数的49.6%。

上海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近期表示,针对问题频出的体检机构采取了相关举措,比如开展对社会办医疗机构诊疗范围、人员资质、文书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开展重点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培训和服务指导;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做到有诉必查等。

下一步,上海市卫生监督机构将对开展健康体检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会将结果进行社会公示,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机构,会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情况预警约谈,并将评估结果与医疗机构年度校验挂钩,建立退出机制。

谁对消费者不负责,监管部门对谁不客气。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在快速发展的体检行业,优质医师资源较为紧缺,漏查、错查现象频出,退出机制的建立意味着监管正在一步步收紧,对体检机构而言,不能只盯着门店数量和体检人次的增长,而应加快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龚雯 何欣荣 仇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