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感冒药价格翻倍 多款常用药涨价!赖环保?

2018-12-26 00:32:49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民生调查局】

编者按: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5日电题:民生调查局:感冒药价格翻倍!多款常用药涨价,赖环保?

作者:谢艺观

“药确实贵了,就拿这盒三九感冒灵来说吧,以前也就10块钱左右,现在17元。”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张洁买完药往家走。

感冒发烧、消炎止痛,日常生活中,身体时常会出一些小毛病,跑药店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

如果你经常买药,很可能发现很多药甚至保健品都已经涨价了。在北京西城区,不止一个药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常用药迎来了调价。

疯狂的药价

“现在很多药都涨价了,有的感冒药涨了近一倍!”北京西城区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张娟说,例如某品牌的感冒灵,以前卖9块多,现在则卖17元。

而在北京丰台区的一家药店,上述品牌感冒灵更是卖到20元。

不只是感冒药,保健品维生素也出现了涨价。张娟指着架子上的一盒维生素说,“这个牌子的,之前一瓶才120多元,现在已经涨到148元了。”

药店的一侧,摆放着太极藿香正气液,上面标注的价格是23.8元,不久之前,价格还是19.8元。

太极集团11月2日曾发布《关于藿香正气口服液调价的公告》,宣布自11月1日起,公司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平均上调11%。同时,将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终端零售价进行调整。

无独有偶,今年8月,吉林敖东也曾下发通知称,自2018年9月15日起,其产品安神补脑液10ml*10支规格的零售价格将调整为32元/盒。据了解,在此之前其零售价在25元左右,涨价幅度接近30%。

杜伟对此深有体会。今年刚上大一的他,一直有神经衰弱的毛病。“压力大、学业繁忙的时候会头疼、睡不好觉。”

因此,一盒接一盒的安神补脑液陪伴了他整个高三,当时学校附近药店卖的价格是15元。然而前两天,他再去买药店购买的时候,已经涨到了20元。

今年以来,已有多款知名的OTC中成药上调了价格,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三九胃泰、黄连上清片、强力枇杷露等产品都有提价现象。

另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上海市2018年第二批常用低价药品挂网采购未公布药品情况说明”,来自兰州佛慈制药、山西汾河制药、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等30余个常用药被认为涨幅过大。

其中,兰州佛慈制药有6个产品赫然在列,分别为板蓝根颗粒、保和丸、健脾丸、龙胆泻肝丸、香砂养胃丸、天王补心丸。

而在几个月前,兰州佛慈制药就发布了涨价公告称,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情况,决定自2018年3月1日起,对浓缩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胶剂、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产品进行全线提价。

药价上涨赖环保?

关于家庭常用中成药涨价的原因,如兰州佛慈制药一样,很多企业都会把原因归结到成本上涨。

目前新版GMP(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已经施行,为了达到相关规定要求,药品生产厂家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升级,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行业监管也在不断升级。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同时,监管部门对中药材质量监管趋于严格,抽检和跟踪成为常态。中成药生产企业倾向于购买更加品质更好的药材、甚至自建生产基地,这使得药材质量提升的同时,在需求充足的情况下,价格也随之上涨。

“包装材料和运输等成本都有所提高,人力成本显著增加。”也是很多药企提出涨价的理由,与西药相比,中成药的生产加工环节更为复杂,中草药的种植、提纯和研制,需要大量的人工。

值得一提的还有困扰很多药企的环保问题。

气味难闻、污染环境是很多人对于药厂的印象。

居住在药厂周边小区的李玲说,“因为药厂的缘故,小区的房价都比市里其他地方低很多。”

随着国家对制药环保问题日益重视,为了达到环保要求,不少药企斥巨资进行改造,一些药企面临关停、兼并的局面。

据《2017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376家。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是5065家。

官方曾解释是,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期间,一些企业由于未通过GMP认证,暂不具备换证条件而暂缓换证。

药厂数量的减少,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药品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下降,推动了药品价格上涨。

北京双鹭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亚军曾表示,近年来受到环保以及工艺改造等因素影响,包括江苏等一些发达省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关停外迁现象较为频繁。这使得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日益频繁,个别企业因此取得了对某些原料药生产的垄断地位,并借机提价。

制剂企业备受牵制

原料药生产垄断会严重牵制制剂市场。

根据原料药对制剂生产厂商的对应比例抽样调查结果,一家原料药企业最多对应169家制剂企业。

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副局长李青曾介绍,我国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可以生产。

原材料一旦价格上涨或断供,就会影响下游企业的生产。

近日,有自称左卡尼汀注射液生产厂家员工在网络上发布公开举报信称,东北制药为提高自家制剂出厂价格,原料药左卡尼汀从涨价10倍到高价也断供。

东北制药在回复媒体采访时表示,药品确实有涨价,但没有暂停对外供应。据悉,东北制药是目前为止唯一符合药用标准的原料药供应企业。

“现在原材料垄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些原材料价格上涨达七八十倍,这些费用都会转嫁到医保费用和患者支付上,把制剂企业也坑了。”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透露。

这样的情况下,制剂企业只能选择提高药品价格或停止生产止损。

2015年6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企业有了更多定价权限,影响药品价格。

11月6日,辽宁省发布易短缺药品2018年第三号预警预报。根据公布的信息,15个药品企业自述由于原料、企业生产线改造等原因而造成产能不足;6个药品企业自述由于采购不到原料而停产;2个药品以原料药价格上涨、中标价格低为由不能正常供应。

太极集团此前就表示,鉴于今年霍香正气口服液主要原料苍术等原、辅、包材价格持续上涨,为缓解公司成本持续上升压力做出涨价决定。

“再涨要买不起药了”

相比民众对常用药价格上涨的剧烈反应,药企则认为现在的提价幅度影响是小的。

11月8日,华润三九在披露的投资者记录表中表示,近年对三九胃泰,感冒灵、强力枇杷露等产品进行了小幅度的提价,提价虽对品类增长有一定影响,但由于提价幅度有限,因此影响较小。

但买药的消费者却不这么认为。

说到药品价格,张洁很是无语,“怎么涨那么厉害,这么涨下去要买不起药了!”

居住在丰台的李玉也直吐槽,“不知道是不是各个药店价格不同,我曾经买过20块钱的感冒灵,但在老家,也就9块左右,还有一副膏药,里面没几贴,要了我三十多块钱,记得没这么贵啊。”

小儿常用药也在涨价。赵华目前在女儿家照顾外孙,家里常备着大人小孩的各种药,有时候药吃完了,她就会跑去药店买。

“小孩吃的药中,有一款止咳的,就比以前贵了,还有感冒颗粒也涨了一点。”

药店工作的张娟补充道,“就拿美国产的小儿用药‘艾儿’说,之前一盒是169元,现在已经涨到了219元。”

监管层在行动

“人吃五谷杂粮,焉能不得病”,药是人们生病时的必需品,它的涨价也会影响到很多患者的用药。

为了抑制药价上涨,让患者吃上便宜药、放心药,监管层去年底就已开始行动。

12月份,成都华邑药用辅料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金山制药有限公司、广东台山新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冰醋酸原料药生产企业因实施垄断行为被处罚1283万元,就给很多药企敲响了警钟。

去年,官方曾发布的《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明确,相关经营者不得就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实施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反《价格法》的行为。

2017年1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公布了《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原料药不再单独核发批准文号,而是由制剂生产企业单独找原料药企业,对应生产制剂所需的原料药,审批中原料药实行与制剂关联审批的办法,以此缓解原料药垄断涨价的情况。

2018年,随着新一轮医药降费窗口期开启,稳定药品价格方面的政策也开始出台。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常峰认为,这种采购模式,有利于激励企业加大创新药的研发力度,开展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对于提升医药产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