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宏观调控谋“六稳” 改革创新上台阶

2018-12-18 00:53:21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多位专家日前在北大国发院第三届国家发展论坛、人大国发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总第27期)上表示,从很多指标来看,中短期政策要实现“六稳”,需财政加大扩支力度,货币政策重新定位。中长期来看,依靠国内增长的空间还很大,应当保持定力,继续支持全球化。同时,新的发展动力离不开企业创新,要给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国内市场空间大

“2020年以后,全世界30%左右的增长还会是在中国。”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林毅夫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从数据来看,当前情绪性变化远大于实际经济参数的变化。11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贸易增速还不错。1995年以来形成的产业链、价值链并未解体;外商投资从去年负增长回升到现在的6.1%,大规模外资从中国离场并未出现;民企投资从2016年7月最低增速2.1%回升到现在的8.7%;剔除汽车消费这一特殊参数后,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消费没有降级。

“我们要辩证看待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的变化,进一步推进更高标准的改革开放,对政策要有耐心。”刘元春表示。

林毅夫认为,应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依靠国内增长的空间还很大。其中,投资增长方面,即使现在有很多产能过剩,但还有很多产业可以升级,基础设施、环保有完善空间,城镇化进程也会带来新的机会,这些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很好的投资机会。通过动员国内投资,维持一定投资增长率,就会有就业,消费也会增加。此外,应该保持定力,继续支持全球化,寻求贸易开放。

宏观政策趋积极

刘元春认为,短期应重新定位货币政策,并与中期完善监管体系、中长期逐步实施安全性资产战略相结合。

刘元春进一步阐释,目前货币政策用信贷增速、社融增速作为参数,这在结构性环境中是不具有参考性的。实施真正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使货币供应量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应重新进行目标定位、工具定位。中长期实施安全性资产战略,一是要旗帜鲜明做大国债资产规模;二是要对优质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做根本性调整,建立激励机制;三是释放土地市场,解决“农村三块地”的确权、流转问题,使居民资产再充实。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要完成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供给和需求的目标,货币政策有空间但空间不大,财政政策应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转型期的存活问题,减税降费非常重要。另外,稳经济需要扩大投资,货币政策短期内放松可能性不大,短期利率已经或快要和美国倒挂,中间利差也已较高,财政政策仍需发力。

专家认为,最新公布的财政数据显示,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4%,个税同比下降17.3%,都是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表现。同时,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表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当前实际情况。这说明政策制定部门对我国经济基本面有充分认识。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从某种角度来看,企业创新速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马骏表示,支持创新的重点在于建立激励创新的企业制度。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风险,基本特点是牺牲当期利益,冒着失败的风险,追求长期利益,所以需要更多制度支持。

具体而言,马骏认为,一是需要支持创新的长期投资者,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关注长期收益、长期发展,对民营经济而言,要创造良好环境,增强长期发展信心,资本市场需要长期投资者,也需要风险资本;二是要激励管理层着眼企业长期发展,可借鉴西方经验,建立长期激励计划为主的薪酬体系;三是在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中充分授权、放权,创新是试出来的,股东董事会要向管理层授权,管理层方面要向业务部门授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卢锋认为,过去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完全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竞争优势。应该加快改革,让中国企业摆脱后顾之忧,全力以赴聚焦科技产业和技术创新。目前,需要加快改革以更好发挥民企的增量贡献与创新动能。具体而言,就是深化改革,降低民企市场准入壁垒,在公平法治框架下保护民企产权。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吴思康为帮助企业创新提供了深圳方案。他表示,同样是中央下发的文件,深圳做了很多创新性思考,如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出动态竞争,起跑线上是多个团队一起,逐步在动态中支持竞争;对于人才评价,逐步转向通过认定代表作进行评价,而非发表数量;出台政策进行二次房改,政府提供30万套人才住房,价格为市场价的60%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名誉会长、国家体改委原副主任高尚全表示,下一步改革应将竞争中性、所有制中性作为原则提出来,让国企、民企平等使用生产资料,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打破垄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