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物价温和波动释放积极信号

2018-12-12 00:54:38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者:isen点击量: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总体来看,11月份CPI和PPI延续了9月份以来的“稳中微降”走势,其变化幅度则与全年温和波动的整体格局相符。分析人士指出,物价温和波动既是宏观经济平稳向好的充分体现,也是维持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物价温和波动,释放出了宏观调控精准有效、生产成本平稳较低、生活物资供应充分等积极信号,预示着中国经济有条件持续走稳向好。

波动幅度整体较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月物价延续了此前温和波动的态势。

在CPI方面,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10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2.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蔬菜市场供应充足、牛肉和羊肉价格有所上涨、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下降等成为影响11月份CPI环比走势的重要因素。

在PPI方面,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从同比看,P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11月份产品价格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涨幅扩大的则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影响物价走势的因素有很多。从11月物价走势的分项指标来看,CPI回落的主要原因是蔬菜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降有一定关系;PPI回落则是由于原油、钢铁、水泥等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了回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元旦和春节临近,CPI将进入季节性上升,而PPI变化则更多取决于宏观经济增长形势特别是需求端的变化。

平稳运行符合预期

针对“通胀”甚至“滞胀”的声音,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不久前曾表示,当前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并未出现趋势性上涨迹象,有关部门将密切关注重点商品市场和价格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控监管,努力保持市场和价格总体稳定。

“我国价格总水平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生猪、蔬菜、油料市场供给充裕;工业生产平稳,工业消费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服务业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尽管可能会受到季节性、临时性等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不会改变物价总体平稳运行的态势。”孟玮说。

如今,“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的判断显然得到了事实的验证。在市场人士眼中,当前物价的温和波动也基本符合预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指出,在国内外需求稳中趋缓、上游生产端产品价格已经回落、原油价格不会持续大幅攀升的背景下,整体物价缺乏上涨动力,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大量释放流动性,不存在抬升物价的作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认为,由于政策组合拳效果显现存在滞后效应,因此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初,政策累加效应才会显现,经济运行将趋于平稳,预计通胀年内仍会保持稳中趋降。

宏观调控余地更大

专家普遍认为,物价在合理区间内温和波动,一方面有利于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信号作用,稳定民众预期,降低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牛犁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波动温和,既没有较大的通胀压力,也没有出现通缩压力,传递出较为积极的信号,这也为宏观调控政策留出了足够空间、提供了良好环境。

“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点是减税降费,稳健的货币政策重在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化。”牛犁说,与去年不同,今年落后产能出清的边际效应开始逐渐递减,工业品供求关系发生的微妙变化推动了PPI走低,这也意味着此前回升明显的工业企业利润将面临新的下降压力,因此未来还需要持续关注宏观经济中的需求情况。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及其团队分析认为,虽然高端消费的增长空间受限,但是大众消费和农村消费将大概率成为消费升级的新赛道,因此2019年中国消费有望呈现“稳中趋缓、结构改善”的格局。与此同时,尽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较2017年高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稳步推进,本轮制造业投资扩张实现了显著的结构优化。2019年,改革红利有望加速释放,支持下游产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从而夯实长期经济发展的稳健基础。(记者 王俊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