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拟“搭车”国资 贝因美离“翻身”有多远?

2018-11-29 03:14:15 信息来源: 新京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拟“搭车”国资 贝因美离“翻身”有多远?

洽谈引入国资背景的战略合作及投资者;公司困境未除,被打上“*ST”标签,内控风险被多次提及

在“双十一”宣布将有游泳运动员孙杨做代言人之后,贝因美11月27日公告称,近日收到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贝因美集团”)的告知函,获知贝因美集团及公司管理层目前正在分别洽谈引入国资背景的战略合作及投资者事宜,但并未签署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文本。

贝因美股份于1999年成立,2011年深交所上市,成为国产奶粉中的知名品牌。但2016年中报以来开始亏损,后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7日接触国资的消息发出后,贝因美开盘股价上涨,最高报价到5.44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涨幅超过3%。截至收盘,贝因美股价报5.37元/股,较前一日涨幅2.68%,对应总市值54.91亿元。

利好消息的背后,今年以来,贝因美因“2016年度、2017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戴帽“*ST”,管理上还屡次被爆出问题。

那么,这里的“国资”会对贝因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1月27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贝因美,电话无人接听。

股权动向

拟引入国资背景投资者,恒天然或撤资

贝因美在11月27日公告中表示,近日获知贝因美集团及公司管理层目前正在分别洽谈引入国资背景的战略合作及投资者事宜。

“公司管理层及控股股东表示,本次引入战略合作,旨在保障公司长期战略发展和价值实现,将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转型升级、确保业务穏健发展,从而有利于全体股东利益。”

不过,贝因美称,“目前相关事项尚在加紧协商洽谈中,尚未签订最终协议,尚存在不确定性”。

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从资本市场来看,国资入资贝因美可以提升投资者信心,对贝因美“脱帽*ST”有积极影响,利于公司保壳。“国资背景投资者进来之后,贝因美家族对贝因美的管理有望进一步减弱,这样能够使得贝因美建立起多元化资本支持的以职业经理人制度为方向的管理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传出国资背景投资人进入前,市场上还传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恒天然要出售贝因美股权的消息。

11月12日,多家媒体报道,恒天然董事长约翰·莫亨那称,已启动对恒天然资产和运营的相关审查,并确定了3项资产可能出售,其中包括在中国投资的贝因美相关产业。

根据贝因美2018年三季度报告,贝因美集团持有贝因美34.21%的股权,上述股权已经大部分质押。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持有18.82%股权。

截至11月27日,恒天然尚未出售手中贝因美股权。根据11月14日相关报道,恒天然负责人曾回应媒体称,“现在对这项复核的结果做出评论,还为时过早。”

宋亮认为,恒天然的投资是资本性质的投资,这几年贝因美进入谷底,如果恒天然在此时撤资,那么对于贝因美来说是“解套”。“贝因美受制于恒天然的挟制,这对贝因美的发展是不利的”。“不排除恒天然真的要退出来,然后股份转给国资背景投资者”。

恒天然退出影响如何,市场上呈现不同观点。乳业专家、原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认为,如果恒天然真的退出,会对贝因美产生打击,“原来两个人扛,现在一个人扛起来,肯定是有压力”。

困境未除

被打上“*ST”标签,内控风险被多次提及

2018年以来,贝因美一直在困境中挣扎。公司今年4月发布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26.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为-11.39亿元。

这已经是贝因美第二年巨亏。贝因美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27.6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亿元。

因2016年度、2017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根据相关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对贝因美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自2018年4月27日起,贝因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也变更为“*ST因美”。

退市风险下,贝因美还多次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处罚。11月9日,贝因美收到中小板监管函。贝因美在2017年1-9月分别向关联方杭州比因美特孕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宁波妈妈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预付采购款项8034.06万元和8776.13万元,分别超出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交易额度2184.06万元、2926.13万元。

此外,贝因美披露的2017年年报中,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总额为5.34亿元,占2016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68%。针对上述事项,贝因美公司未在2018年2月底前提交董事会审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这两项违规的背后,暴露出的是贝因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内容。

今年6月,贝因美收到了证监会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浙江证监局称,贝因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除上述关联交易超出审批限额外,贝因美还有超7000万元的资金往来缺乏交易实质,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此外,贝因美在预测2017年度业绩时对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预计负债的计提不够审慎,比2017年年报少计提约3亿元等情况。

业绩自救

靠卖资产缓解,再次拉拢经销商

根据贝因美2018年三季度报告,公司1-9月的营业收入为18.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

今年前三季度扭亏的背后,贝因美的职工数量在大幅减少。数据显示,贝因美1-9月的应付职工薪酬期末数较期初数减少33.86%(绝对额减少1441.42万元),“主要系本期人员减少,相应期末应付职工的薪酬减少所致。”

今年3月,贝因美计划将全资子公司杭州贝因美豆逗儿童营养食品100%股权通过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公开转让给非关联方,转让价款不得低于评估价值1.66亿元,并与潜在交易对手洽谈处理未来土地潜在增值等收益事宜。

此前,贝因美还计划出售另一家子公司贝因美(安达)奶业,最终失败。

2017年7月,贝因美原筹划向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等关联方出售贝因美(安达)奶业100%股权及相关资产。今年7月贝因美宣布,公司与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等关联方一直就贝因美(安达)奶业及相关资产的交易付款时间、标的物价值变动的处理等条款进行协商,但一直未能就主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7月27日经平等协商,双方一致同意终止贝因美(安达)奶业及相关资产的交易事宜。

根据贝因美第三季度报告,公司1-9月的资产处置收益数较上年同期数增长608.06%(绝对额增加2557.21万元),“主要系本期闲置厂房及房产处置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贝因美8月宣布,因全资子公司宜昌贝因美食品搬迁,在去年12月收到高新区财政局支付的收储补偿款10031万元。今年8月,贝因美再次收到宜昌市土地储备中心支付的收储补偿款1亿元,“待搬迁项目整体完成后计入相关损益科目”。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贝因美还通过引入经销商持股的方式,来稳定公司发展。根据贝因美11月23日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与自身利益的充分结合,部分经销商拟与相关专业管理机构签订管理协议,以合法方式取得公司股票。

目前,贝因美经销商持股计划对应成立了信托计划,“信托计划于2018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募集信托资金合计1500万元”,截至2018年11月22日,该信托计划已通过二级市场以集中竞价方式买入公司股票288.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819%,购买均价为5.15元/股。

王丁棉告诉新京报记者,贝因美近年来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经销商“渠道堵塞”,贝因美此前就已经通过上述方式拉拢经销商,“但是实际上这一点是失败的,我了解到真正坚持下来的老客户很少”。(记者 李云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