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雪乡明码标价是“明码宰客”?

2018-11-27 20:43:04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日,有媒体刊文指出,黑龙江“网红”景点雪乡明码标价的住宿价格过高,仍摆脱不了“一锤子买卖”的思维。住宿条件一般,却标如此高价,“明码标价”恐成“明码宰客”。为此,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中国冰雪旅游推广联盟执行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中青旅联科执行总经理葛磊先生。

记者:对于此次雪乡发布的价格公示表,多家媒体以及众多网友都表示,虽然“明码标价”,但却成了明着“宰客”,对此您怎么看?

葛磊:首先,我反而对雪乡的“透明”表示赞赏。“明码标价”是一种公开的契约,这种契约必须接受公众和市场管理部门的监督,显示雪乡管理者对规范雪乡住宿价格的一种决心。

其次,从市场的角度,价格由供需决定,随行就市。雪乡的雪景在全国是具有稀缺性的,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雪乡住宿价格体现的不仅是住宿的功能,还有对雪乡稀缺性资源的享有。北欧的极光玻璃屋售价数千元,上海的深坑酒店标价数万,其价格体现的都不止是居住。

此外,因我多次去过雪乡,有必要替雪乡的这个住宿价目表做个注释。这个价格公示其实已经存在多年,似乎这次媒体普遍忽视了四个字“最高限价”。雪乡大多数住宿由当地老百姓经营,规格条件不一,当前还未进入真正的旺季,200多元300多元的价格并不鲜见。等进入最旺的旅游周期,这个价目表上的最高限价才会发挥作用,让价格浮动整体可控。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以上,是我几次到访雪乡的亲身感受。雪乡最初是林场,发展旅游业是林场工人从伐木、护林转型到服务业的一个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管理盲区,但不可否认,雪乡的管理者和绝大多数老百姓是珍视雪乡的,他们在努力让雪乡成为一个更加规范的景区。

记者:有许多媒体或专家都提倡以西湖经验作为雪乡运营的借鉴。在您看来,雪乡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发展思路?

葛磊:一方面,西湖的开放无疑是成功的,从国家的政策导向而言,也越来越鼓励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型景区增强其社会共享功能和公益属性。

另一方面,雪乡和西湖的情况不尽相同。西湖从封闭景区转变为大尺度的城市开放空间,有足够的游客接待能力;而雪乡的核心景观空间和周边接待能力极为有限,目前每年冬季六十多万的游客接待量已然接近饱和,如果像西湖一般开放,给游客带来的可能不是实惠而是体验上的灾难。

雪乡的发展目前的确处在瓶颈期,个人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破题:其一,空间上扩容升级,延伸更大的空间,创造更丰富的体验,提升住宿设施的品质和品位,以满足更多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其二,时间上扩容创新,目前雪乡的经营期仅有一百二十天左右,其余时间基本是歇业状态,而实际上雪乡夏季的生态条件非常优越,可以重点发展避暑、康养、森林亲子等主题旅游,以缓解当前冬季单季经营的营收压力。

记者:冬季正是雪乡旅游的旺季,而当前的舆论旋涡对雪乡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打击。对此,您有何建议?

葛磊:雪乡的美是不可否认的,雪乡在舆论上遭遇的“污名化”也是现实存在的。对于雪乡,走出困境的唯一手段就是“重建信任”。

信任的重建,不是靠承诺,也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去善待每一个来到雪乡的游客,让他们的口碑成为雪乡最好的证言。(柯仲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