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央行连续20个交易日未逆回购 流动性仍充裕

2018-11-24 01:48:15 信息来源:证券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11月22日,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11月22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至此,自10月26日以来,央行已连续20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并且在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方面,只在11月5日等量续作了4035亿元MLF,未净投放任何资金。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央行逆回购操作暂停时间较长,容易引发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收紧的猜测。不过,央行在资金利率偏低时暂停逆回购操作,表明央行更加注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即资金利率不宜过低,以防止金融机构重新加杠杆。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主要原因有:一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到期的资金极少,不需要通过逆回购来继作;二是前期降准和公开市场释放的大量资金堆积在银行间市场,并没有大规模进入到实体经济,这说明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已经不大,政策的重点将是定向宽松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MLF等方式,加大中长期流动性释放力度;与此同时,央行多次通过较长时期连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达到“收短放长”效果。这一方面可以优化银行流动性结构,引导其向实体经济定向“宽信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适度控制市场利率水平,避免释放“大水漫灌”信号。

谈及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对市场将造成哪些影响,王青表示,近期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一方面并未对资金面充裕状态构成显著制约,市场利率已较为稳定且处于公开市场政策利率(DR007)附近,市场对央行短期内上调公开市场政策利率的预期已基本消散。另一方面,这段期间债券市场也未受到明显负面影响,国债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这主要源于前期公布的金融有宏观数据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边际放宽抱有较高预期。

对于央行后期操作,黄志龙认为,未来央行的政策重点可能会采取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定向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的方式,同时未来的政策重点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定向资金。

王青也认为,考虑到11月份税期已过,本周内没有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而伴随年末基建补短板力度增强,财政及地方专项债资金支出力度加大,会形成较大的流动性供给,预计市场资金面仍有望继续保持宽松状态。因此,短期内央行连续开展较大规模逆回购的可能性依然较低。下一步,央行或将继续引导市场利率围绕DR007小幅波动,同时重点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等政策工具推动实体经济“宽信用”。

明明也表示,近期出台的多项刺激政策表明,目前结构性的融资问题成为政策层关注的重点,央行或将增加中长期限的资金供给以助力政策执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