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校招季来了,千万绕过这些“坑”

2018-11-07 02:03:35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漫画:尹志烨

校园招聘季来临,企业陆续进入各高校宣讲。与此同时,招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不断被曝光:有招聘单位在招聘初期就要求学生提供三方合同,有学生被招聘单位要求缴纳培训费……你参加过校园招聘吗?有没有遇到过问题?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6名参加过校园招聘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最常见的问题是招聘公司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以及招聘信息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差大。60.0%的受访者建议设置更多投诉渠道,给遇到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

受访者中,应届毕业生占21.5%,本科在读的占33.5%,研究生在读的占10.7%,博士在读的占1.3%,33.0%的人是往届毕业生。男性占50.0%,女性占50.0%。

招聘公司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被指为最常见问题

陈姗(化名)毕业于广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去年和某地产公司签了三方协议,“签之前谈的薪资水平我觉得比较合理,签之后才被告知谈好的工资是试用期工资,正式工资反而比试用期工资要少一半。”陈姗说,“我一位学姐通过了某通信科技公司的面试,定了签约,因此拒绝了其他公司邀约。结果对方很久之后通知我学姐她没有被录取。”

“某些招聘企业各部门与HR之间沟通不充分,安排混乱。”现任某互联网公司工程师范严(化名)在参加校招时曾面试一家公司的两个部门,通知被录取后发现自己被安排到一个未投递过求职意向的部门。他还告诉记者,一些公司的校招组对待应届毕业生也缺乏尊重,有时对应届生的咨询和质疑置之不理。

顺丰同城产品经理金夏(化名)表示,现在很多公司都允许求职者在线笔试,但面试依然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很多公司面试在同一时段,而且不允许改时间,很不人性化”。

调查显示,83.3%的受访者在参加校园招聘时遇到过问题,87.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在参加校园招聘时遇到过问题。最常见的两个问题是招聘公司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60.5%)和招聘信息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差大(53.1%),其他还有:应聘初期要求扣押三方合同(51.4%),招聘需先缴纳各种费用(35.7%),招聘会现场拥挤杂乱(27.7%),宣讲会时间不合理(26.0%)以及投诉无门(13.7%)等。

“我的三方协议已经签了,又有违约金,现在只好等机会再跳槽了。”陈姗表示,招聘企业违反录用承诺,会耽误应聘学生的计划,导致一些应届毕业生放弃了其他好机会,也失去了作为校招生求职的机会,只能去参加社招。

范严指出,招聘信息与实际不符,导致一些被“骗”进公司的应届毕业生只能被迫接受公司的安排,去不喜欢甚至是不熟悉的岗位,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工作效率也可能较低。

实际工作内容与招聘信息不符会给应届生带来哪些影响?调查中,67.4%的受访者直言这可能导致新员工很快跳槽,53.3%的受访者指出这会拖慢学生求职进展,46.8%的受访者指出这种情况容易出现毁约后果,45.8%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影响学生自由选择和客观衡量岗位。

60.0%受访者建议学校设置更多投诉渠道

范严希望学校能够针对往届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应届生做求职辅导,将可能出现的陷阱告知学生,并制定应对机制。

陈姗希望学校严格把关参加校招企业的资格,并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投诉渠道,一旦有学生举报不良企业,要及时采取措施。“学校平时也要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告诉学生在求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学校的职业规划课常常是大班授课或者选修课,课堂管理松散,学生也不重视,要改变这种现象,让职业规划课真正起到作用。”金夏说,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把控好、安排好找工作的节奏都做得很差,“比如何时该实习,何时该写简历,何时该投递,大学生要树立一个长期的规划和目标”。

学校该如何在校招中为学生提供服务?调查中,60.0%的受访者建议设置更多投诉渠道,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53.8%的受访者建议严格筛选参加校园招聘企业并进行监督,53.4%的受访者希望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为学生提供指导。其他建议还有:招聘前期与招聘企业就相关招聘条款规定做好沟通(49.0%),提醒学生可能出现的校招陷阱(39.3%),对企业宣讲会做好场地、场次方面的安排(25.6%),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营造良好的校招氛围(17.3%)等。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霆表示,校园招聘是应届毕业生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求职渠道和方式。对于目前校园招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辅导机构等都高度关注,出于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角度,也设置了很多“防火墙”。“不少大学就业中心、服务机构建立了一种通报机制:各学校负责就业的机构,通过微信群联系,一旦发现有虚假信息,都会在群里通报,这样各学校就会及时了解,避免把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发布给更多学生”。

大学生如何避免招聘陷阱?调查中,62.0%的受访者建议提前对招聘中常见的“坑”做了解,做好预防工作,59.4%的受访者提醒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招聘者的承诺,50.0%的受访者建议遇到陷阱及时向学校就业办或有关部门求助。其他建议还有:熟悉劳动合同法,详细浏览合同(47.6%),问清楚目标企业的截止日期,不要随便签约、毁约(38.0%),多参与相关招聘和实习,积累经验(20.8%)等。

“不能轻易相信招聘者的口头承诺和企业的招聘宣传,最好能向了解企业的学长学姐请教实际情况。”陈姗建议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在必要时对HR的承诺进行录音,作为证据,签约时也要仔细看合同。

王霆建议大学生多关注学校所发布的招聘方面的信息,学校对于一些虚假的、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及时进行通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辅导员王静(化名)建议大学生为求职早做准备,包括摸清自身喜好、未来发展方向、了解职业要求和了解求职企业。“大三、大四就可以去感兴趣的行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提升所需能力。参加校招时,要注意衡量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收集意向企业的招聘信息。临时抱佛脚成功几率不高”。

王静提醒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注意各企业签约的截止日期,“在没有签约之前,不要随便拒绝任何一个offer,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面试机会。如果遇到欺诈,可以求助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顾凌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