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A股震荡另一面:ETF规模暴增千亿份

2018-10-27 19:13:0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10月份以来,全球股市疲软影响,A股市场走出一轮剧烈调整,投资者的预期和信心严重受挫。10月8日至18日,上证综指跌幅超过10%,10月19日最低触及2449点。在高层密集发声提出多项举措传递稳定市场信号后,市场信心有所恢复。10月26日,上证综指报收于2598.85点,跌0.19%,深证成指跌0.33%报收于7504.72点。

  市场严冬的另一面,公募基金市场却有一隅正热度空前——ETF产品规模屡创新高,机构资金布局ETF更是热情高涨。

  一组数据可证ETF的人气飙升,截至10月24日,全市场非货币ETF共163只,总份额为2222.5亿份,较年初的937.19亿份增加1285.31亿份,增幅达137%。

  近日,华夏、博时、银华三家公募旗下央企结构调整ETF合计募集规模接近500亿元。

  在市场持续震荡低迷的情况下,这三只ETF产品仍能以如此高的规模募集成立,引发市场关注。博时基金对此表示,当前沪深两市主要指数估值水平,从历史看相对处于战略性底部区间,而借助ETF基金,通过一揽子股票的形式布局指数抢反弹机会,具有市场中长期布局价值。

  逆市大扩容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新成立的非货币ETF共26只,2016年和2017年两年发行非货币ETF数量不过32只,按此速度赶超前两年数量总和指日可待。

  而在所有类型ETF中,蓝筹ETF、创业板ETF、国企改革ETF等均现较大规模增长。

  以创业板ETF为例,仅10月24日一天,两只创业板ETF流入资金均超4亿元,份额规模亦双双创出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增加8.86亿份至191.25亿份,超越华夏上证50ETF成为份额最多的权益类ETF;易方达创业板ETF份额增加3.48亿份至153.29亿份,规模均创历史新高。若以当日两只基金单位净值分别为0.46元、1.23元估算,两只创业板ETF流入资金分别达4.05亿元、4.27亿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创业板ETF净申购就呈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截至10月24日,创业板50ETF份额较去年底的2.88亿份,增长188.36亿份,相当于增长了56.40倍;易方达创业板ETF较去年底的30.39份亦增长了4.04倍。

  除创业板ETF外,本月以来,追踪大盘蓝筹指数的产品增长也非常迅猛。规模排名来看,在前十大非货币ETF中,除两只新成立的央企ETF、一只黄金ETF和一只创业板ETF外,其余均是追踪蓝筹指数的ETF。其中,华夏上证 50ETF以340.61亿元规模占据龙头位置。其次为南方中证500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分别以242.13亿元和223.96亿元排名二、三位。

  从交易数据来看,自9月开始,跟踪大盘蓝筹的ETF交易就逐渐活跃起来,10月交易额开始明显上扬。

  以华夏50ETF为例,9月最高成交额为9月21日的32.38亿元,整月交易额共计335.64亿元,较上月的291.54亿元上升超40亿元。进入10月,截止到24日的13个交易日内,交易总额就达到428.24亿元,其中,10月22日的交易额更是达到了今年来的历史最高,为56.02亿元。

  根据Wind数据,成交量最大的前五只ETF基金分别为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华安黄金ETF以及易方达恒生H股ETF。

  机构竞相布局ETF

  多只ETF规模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其作为标准化投资工具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指数化投资市场发展明显加速。

  究其规模暴涨原因,一位大型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ETF规模大增主要与A股下跌导致市场估值进一步走低有关,这种低估值并不是某一只或者某一主题的个股,所以这种被动型投资越来越受投资者青睐。”“目前ETF规模扩容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当前A股市场整体及各个板块估值都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强的配置价值,因此配置盘会进行申购;二是今年以来各家基金公司对被动投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产品运营、设计上进一步贴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受到投资者欢迎;三是监管部门稳定市场预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多种举措正在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更多增量资金正在通过ETF渠道入市。”深圳一家公募机构的ETF基金经理表示,“伴随着市场的企稳,未来ETF的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万亿级的份额体量也不难于期待。”

  随着市场对ETF关注度的提高,基金公司对ETF基金的布局热情也在近期体现得尤为明显。

  10月23日,银华基金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称,银华中证央企结构调整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募资规模为72.3亿元。此前,华夏、博时旗下央企结构调整ETF成立同时成立,两只产品认购规模分别为 158.87亿元、252.22亿元。也就是说,首批三只央企结构调整ETF合计募集金额高达483.4亿元。

  而据记者了解,这三只ETF主要是向机构投资者募集,多为央企以股票换购,并非从散户募集。

  另有多家公募对记者表示,公司方面将会对ETF加大市场布局力度。

  记者查阅证监会官网发现,近期还有多只正在发行的ETF,比如新华MSCI中国A股国际ETF、汇添富中国战略新兴产业ETF、富国中证价值 ETF、方正富邦深证100ETF、华安中证500行业中性低波动ETF。

  博时央调ETF联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赵云阳表示,目前市场的风险偏好在下降,估值处于战略性低位,在存量博弈的环境下,通过ETF基金低位布局,是比较高效的投资方式。

  华中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新老ETF基金规模都出现了大涨,申购意愿比较强烈,主要因为ETF的低费率、低成本和简单透明,且机构投资客户占较大,所以以险资为主力的机构资金买入热情比较浓厚。

  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日前亦表示,今年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让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对全球机构投资者来说,指数是投资中国市场一个很好的工具和桥梁,这为中国指数化投资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另外,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等长期资金逐步入市,机构投资者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要配置力量,未来指数产品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会逐步凸显,指数化投资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