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美联储加息“挤泡沫” 中国央行暂不跟

2018-09-29 02:39:18 信息来源:新京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2点,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最新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2.00%-2.25%。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也是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的第八次加息。

议息会议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股市已处于历史高位”。在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美股短线小幅拉升,道指涨逾100点。但尾盘出现跳水,截至周三收盘三大股指均出现下跌,其中道指是连续第三天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声明相比,此次“货币政策立场宽松”相关表述被删除,这是本轮加息周期中的首次。此前FOMC在8月的会议声明中指出,“货币政策的立场仍然宽松,从而支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并持续回到2%的通胀目标”。

申万宏源分析师李一民认为,美联储以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作为决议基础,随时调整利率决议,态度中性,仍为渐进式加息。

会议结束当日美联储同时公布了更新的利率预期点阵图,美联储官员预计,2018年加息4次;2019年加息3次;2020年加息1次;2021年不会加息。这意味着,再次强化了今年12月份的加息预期。

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挤泡沫进行时

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议息会议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股市已处于历史高位”。

在北京时间27日凌晨宣布加息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中称,金融环境很重要,部分资产价格处于历史性区间的上端。金融领域的脆弱性是温和的,但需要对脆弱性的累积保持警惕。

据报道,包括前任耶伦和曾经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早已认为股市正在经历“非理性的繁荣”,必须采取措施“抑制通胀”。今年2月,格林斯潘曾说:“目前有两个泡沫:股市泡沫和债券市场泡沫。”

从个股方面,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尽管纳斯达克指数屡创新高,空头仍在持续做空全球股市上涨主要推手——美国科技蓝筹股。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鲍威尔今年2月就任美联储主席后,继续坚持前任耶伦的渐进式加息路径,其中就业和通胀数据是决定加息节奏的关键驱动因素。目前美国失业率持续处于近40来的最低点附近,而CPI仍保持上升势头,此次加息是符合预期的,也是本轮渐进式加息的常规节奏。

中国央行暂未跟进,港澳地区跟进

27日,中国央行宣布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分析认为,这意味着,中国暂不跟进美国加息。

上一次6月14日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也未跟进,当日维持操作利率不变。在此次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前,市场大多预计央行跟进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此次加息是否跟进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稳增长和扩内需的需要;二是稳杠杆和稳汇率的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判断,我国央行将继续按兵不动,保持政策利率的稳定。

也有财经评论人士此前分析称,中国挤泡沫的行动比美国要更早些,从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去杠杆,而去杠杆的重点又在金融领域,今年更是直言要排除金融风险,如果此时不选择加息,很大的考虑是担心用药过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国内后期存在小幅加息可能。当前我国央行确立了“合理充裕”流动性管理目标,市场利率(DR007)仅略高于央行公开市场政策利率,后者上调的空间较小。更重要的是,国内稳投资、稳增长需求上升,在“宽货币”向实体经济“宽信用”传导不畅情况下,仍需要央行低利率政策给予支持。因此,短期内央行有理由不跟随美联储加息。

美联储12月份还将大概率加息一次。王青预计,四季度央行仍有可能小幅上调公开市场政策利率,同时继续采取“置换式降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缓解民营经济、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27日,香港金管局和澳门金管局均跟进美国加息,均上调贴现窗基本利率25个基点至2.50%。香港的利率调整是基于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下对美联储加息的反应,澳门的利率调整则是基于澳门元与港元挂钩机制对香港加息的反应。

另外,巴林、沙特、阿联酋、印尼央行也相继加入美联储加息阵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

■ 影响

人民币汇率小幅承压 央行人士称压力不大

9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642,下调71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8571。

2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人民币汇率承压。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小幅下挫,开盘报6.8789,随后跌破6.88关口。至午间11:30左右,美元兑人民币达当日最低值6.8679。上一交易日,在岸人民币收报6.8740。

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也在开盘后跌破6.88关口,随后回复至6.87左右。而在人民币中间价出炉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跌穿6.88关口。午后保持在6.87左右波动。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提出,美国加息短期内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不会太大,因为我国经济总体稳定,也有一系列的汇率和资本流动的管制措施,何况中美利差尚在。“这也表明,所谓目前是最后完成人民币汇率改革最佳时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国还是需要对汇率予以适度的引导、管理甚至一定的干预。”

王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推出离岸央票等措施后,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与美元指数大体相近幅度的反向波动格局,从而推动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CFETS)保持基本稳定。基于美元指数不会受到本次加息显著影响的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受到的冲击较为有限。

(顾志娟)

美元走强 新兴市场货币或面临下跌

美国时间9月26日下午2点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之后,美元指数短线跳水20点,跌破94关口;此后迅速反弹,收复此前跌幅。当日美元指数纽约尾盘涨0.18%,报94.3139。27日,美元指数仍保持小幅涨势,保持在94.50左右。

今年3月份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指数在4月开始迅速走强,一路由4月初的90上升到8月的97左右。8月下半月以来,美元指数从高位震荡回落,至9月中下旬维持在94左右。随着美元强势升值,部分国家货币出现大幅下跌,包括土耳其、阿根廷均出现较大货币危机,5月初至8月中旬,土耳其里拉最大跌幅超过40%,阿根廷比索最大跌幅超过30%。

27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加息后,土耳其里拉有所上涨,最高达1美元对6.0693里拉;随后下跌,在6.11上下波动。阿根廷比索则未出现较大波动,27日基本维持在1美元对38.52比索左右。

兴业证券研报提出,本轮新兴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与美国经济走强、利率上升、美元走强有关,动摇市场对高外债、高通胀、经济脆弱新兴经济体的信心,导致资本回流、货币贬值。从这一轮来看,阿根廷和土耳其都表现出了外债高企、通货膨胀高企的特征,由此成为资本率先流出的新兴经济体。

(顾志娟)

■ 民生

去美国旅游贵了 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或提升

一般来说,伴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带来的,是美元的走强,除对于海外消费带来负面影响外,对于居民的理财来说,也会受到一定波及。

某国有行一线城市分行私人银行部理财师王蒙(化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的经验来看,美联储加息,可能会促使高净值人群尽可能少持有人民币资产。

北京某商业银行一位负责外汇理财的业务经理朱磊(化名)则表示,“对于很多人来说,美联储加息可能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如果十一出境游去美国还没准备好美元的话,旅游、海淘买东西需要花费更多的人民币”。而对于居民理财方面,朱磊说,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对黄金市场带来影响,促使黄金价格走低,而对于房地产市场、A股市场来说,影响并不会太明显。此外,朱磊指出,美联储加息后,受到汇率影响,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也会随之上涨,因此也可能会带来国内美元理财产品的热销。

据融360数据显示,目前银行在售的美元理财产品共计23款,预期收益率在2.1%-6%之间不等,据记者估算,预期平均收益约为2.98%。而在美联储第一次加息消息公布之后,4月初,融360监控的数据显示,美元理财产品3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46%。

新京报记者 张思源

香港四银行上调最优惠利率 香港楼市或承压

27日香港跟进美国加息后,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发表的发言称,随着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及定期存款利率跟随美国利率上升的走势,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已有所增加,因此银行界预期最优惠利率及活期存款利率可能快将上调。

当日,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四家香港银行即应声上调最优惠利率,为12年来首次。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其9月23日发表的司长随笔专栏文章中就曾表示,“过去逾10年的超低息环境很快结束”。

在今年8月份,香港多家银行先后宣布调高按揭利率,幅度基本在0.1厘至0.2厘之间,包括花旗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渣打银行(香港)、汇丰银行。香港陈茂波提出,随着美国最近的两次加息,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息率已上升不少。正在供楼的市民,不少都已经感受到加息带来的额外负担,多家银行上调按揭利率,置业人士的供楼负担将会加重。

陈茂波提醒,从香港住宅物业市场方面来看,目前楼价已大幅超出市民的负担能力。香港楼市过去数星期有冷却迹象,楼价和成交量均下跌,未来楼市下行的风险不能忽视,市民须谨慎管理风险。

(顾志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