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银行存款增速放慢是为了“瘦身健体”

2018-09-28 00:02:46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5.2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0.7个百分点。同时,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测算,包括大行在内,二季度行业绝大部分存款同比增速维持低位,平均为4.96%。

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到月末、季末、年末,银行都有一波抢存款大战。而在抢存款大战中,各种不规范行为也是比比皆是。如扣点、奖金、返还等,弄得许多客户也是每到这个时点,就以资金要用为借口,向银行工作人员索要各种回报和返点。实事求是地讲,在银行工作,确实越来越不容易。

然而,今年以来,很明显地存款增长开始趋向平缓,并出现增幅放慢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监管趋紧,不规范争抢存款行为受到约束,保时点被监管遏制。如此一来,存款的真实性也就越来越强,对贷款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小。

事实也是,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银行都把存款与贷款紧紧捆绑在一起,把存款与贷款增长作为考核工作人员的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手段。由于与工作人员的个人报酬挂钩,因此,多数银行在给客户发放贷款时,都提出了诸如缴纳存款保证金、存款金额等方面的要求。否则,就不给客户贷款支持。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增加了客户的利息负担,也给银行存款带来了许多非正常增长因素,一些看似派生存款的资金,实质并不是派生存款,而是银行利用贷款逼迫客户存放在银行的贷款保证金。由于规模过大,不仅使贷款的真实性受到了很大影响,名义贷款与实际贷款完全不相符,而且导致存款的真实性也受到很大影响,虚假存款很多,出现一定的存款“水分”。尤其是广义货币,更是被虚假存款也掺杂进了不少“水分”,带来舆论和公众对广义货币认识上的误导。

更重要的,贷款规模那么大,金额那么多,为什么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还那么激烈,除了银行不向实体经济贷款,或贷款比重偏低之外,就是与贷款的实际到位情况不佳、许多贷款转化成企业存款有关。如果能够把夹杂在贷款中的“水分”挤掉,贷款余额就不会有那么大,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会那么大。

所以,面对存款增速放缓,笔者认为,是一件好事。至少,通过对企业的了解,银行对企业贷款收取的保证金比重降低了,存款的“水分”也少了。如果能够全面取消贷款保证金,存款的“水分”会更少,存款的真实性也更强。

银行是管理货币、经营资金的,银行资金的真实性越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就越有利,对宏观经济决策也更有效。如果银行数据存在较大“水分”,存贷款被人为抬高,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相当不利的。在广义货币中,到底有多少存款虚假带来的“水分”,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如果剔除掉这些“水分”,或许,广义货币的负面影响就会少很多,所谓GDP只有美国的六成,广义货币是美国的两倍等言论,也就会慢慢消失。所以,对存款增速放缓,切不要过度在意,也不要过度解读。存款增速放慢,恰恰证明了监管已经见效,银行存款虚假现象已经得到遏制。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段时间,挤存款“水分”工作会继续推进,银行存款中的“水分”也会越来越少,从而达到“瘦身健体”的目的。需要重视的是,在给银行存款“瘦身”的同时,一定要强化信贷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工作,让信贷资金更多地向实体经济倾斜。  (谭浩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