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专家解读:中国知识付费经济向上态势明显

2018-09-26 00:14:53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国知识付费经济向上态势明显(专家解读)

(资料图片)

据美国“市场”网9月14日报道,在中国,付费订阅、与专家在线互动等网络直播,被统称为“知识付费”经济。研究估计,去年中国这种经济规模达73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付费播客,主要是消费者直接为在线内容付费。中国民众迫切渴望获取当代重要信息,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需不断更新个人技能,中国手机支付更便利,中国社会普遍存在“担心落伍”的心态。

据法新社9月11日报道,微博问答是新浪微博开设的一项功能。去年,通过问答提出的问题每天达到约1万个,而金融、健康和就业问题的答题人每一次回答都能赚到钱。在中国无处不在的手机支付方式的推动下,热门话题得到的围观可能为每个答案带来数万元的收入,而这笔收入将分给提问者、答题专家和微博平台。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网站日前报道称,拥抱知识经济——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的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也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的地位。而中国的科研投入在全球科研开支中的占比呈井喷式增长,如今已超过了20%。同时,90%的中国人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有好处。

FT中文网撰稿人王鹏鲲日前撰文称,在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大环境下,喜马拉雅FM和知乎等平台聚集了大批粉丝,但是基本还停留在一次性买卖课程和讲座的阶段。下一步,领头企业需要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比如提供个性化课程推荐或督促其完成学习。

2016年被视为中国知识付费元年,经历了持续1年多的火热,一大波知识付费产品抢占资本市场,整个行业呈现快速成长、持续向上的发展趋势。

以罗辑思维推出的“得到”为例,它以付费专栏的形式为主,用户可通过按年或按月的订阅形式获取系统性的课程,用户黏性较强。“得到”上线的第一个付费订阅产品《李翔商业内参》上线20天后,营收就过百万,成为现象级的知识付费产品。

据艾媒咨询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92亿人。而从内容生产方面上看,优质内容不断深耕细化,垂直化内容生产越来越丰富,呈现出专业化趋势;从知识付费产品的形态上看,平台型产品、内容型产品、工具型产品都在不断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

要论知识付费领域不断发展的因素,除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等条件之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带来的新的消费形式以及当下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通过媒体、视频音频以及社交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中引爆和传播知识,刺激新的消费形式。用户消费习惯也在不断转变,为知识买单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地被认可,这为知识付费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二是知识更新换代加快与竞争加剧导致的“知识焦虑”。当前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比之前任何时代都更丰富,很多人面对海量信息在筛选、吸收以促进个人提升时,往往会产生“知识焦虑”。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加剧了这种焦虑与需求。而知识付费可以相对快速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正是满足了这种想要主动学习的“知识焦虑”人群的心理。

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给互联网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升级,从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版权,由此激励更多优质内容的产出;另一方面,其垂直细分的趋势也能促进信息消费者更快、更高效地筛选信息,获得更个性的信息服务。

然而,知识付费产业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行业在市场完善上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比如对用户来说,市场上知识付费产品参差不齐,用户维权难的现象比较常见。对于知识提供者来说,如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未来,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要取得进一步发展,需要生产者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生产高质量的优质内容,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同时,付费产品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模式,完善定价和第三方评价机制,以此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保障用户的权益。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将有利于互联网知识传播过程中的版权保护与消费者的相关权利的保障,为知识付费发展保驾护航。

9月17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给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这将进一步为知识付费经济在政策环境、社会氛围、行业规范等多个方面带来机遇。

(贺文翰采访整理)

受访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徐敬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