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上游养殖乳企集体陷困境 行业回暖仍无期

2018-09-20 23:05:47 信息来源:证券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上游乳企的寒冬还在持续。

中国圣牧、现代牧业、西部牧业,这三家上游乳企中的头部企业,却也难逃亏损的命运。透过这些公司可以看出,目前行业的发展的确不太理想。中国圣牧的股价更是一路下跌,最低跌至每股0.242港元,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也创新低;而西部牧业不得不依靠出售资产、裁员这些非常手段去提升业绩;唯一一个境遇有好转的现代牧业还需依靠着蒙牛的大力扶植。

上游乳企难盈利

股价严重受挫

近日,现代牧业、中国圣牧、西部牧业、原生态牧业等上游乳企纷纷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从业绩报告来看,这些上游乳企在今年上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

具体来看,号称“中国最大有机乳品公司”的中国圣牧亏损最为严重。半年报显示,中国圣牧上半年亏损10.66亿元,净利润降幅达到了16819.9%;除了净利润,中国圣牧的毛利也下降了13.1%,为4.35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净利润亏损严重,但中国圣牧的营业收入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21.5%。

对于公司上半年的亏损,中国圣牧方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将公司具体的亏损原因进行了解释:“公司上半年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务准则,应收款计提坏账约5亿元;二是根据牛淘汰数量和奶价,做生物资产减值。”

此外,从中国圣牧半年报业绩报告来看,公司自主品牌液态奶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1.1%。对此,中国圣牧方面回应《证券日报》记者称,“自主产品收入下降的原因是公司整合下游经销商资源,关闭一些表现不佳的经销商,同时公司为了控制应收款,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导致今年上半年的液态奶销量低于去年同期,但是回款能力大幅提升,今年基本没有产生新的应收款。”

事实上,中国圣牧的业绩下滑可追溯至2016年,当时,中国圣牧净利润为6.8亿元,同比下滑15%;营收为34.66亿元,同比增长11.8%。彼时,中国圣牧表示,净利润大幅降低主要是非有机奶牛生物资产公平值调整亏损且应收贸易款项拨备大幅增加所致。

除了业绩表现,中国圣牧的股价也是一路下跌,9月17日,中国圣牧的股价更是创下52周新低,盘中最低价为每股0.242港元,距离其2016年创下的每股2.66港元,股价几乎相差了10倍。

与中国圣牧业绩由盈转亏不同,另一家上游乳企西部牧业的境遇则更加危险,目前,西部牧业已经经历了2016年、2017年两年的亏损。

2018年上半年,西部牧业同样面临着亏损,报告期内,西部牧业的净利润虽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29%,但仍然亏损4161万元。

9月14日,西部牧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如若2018年度审计报告最终确定为亏损,深交所可能暂停公司股票上市。

濒临退市的西部牧业也在采取相关的措施挽救公司的业绩,例如强化子公司目标管理责任、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以及降低仓库成本,实现“零库存”以及转让部分养殖业务资产等。

2018年7月12日和 2018年7月24日,西部牧业分别召开董事会,出手了公司持有的16家全资及联营的奶牛、肉牛养殖公司股权,两次股权出售事宜的转让价格分别较该部分股权账面价值高3117万元和2886万元左右,对本期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一系列的举措下,西部牧业的业绩有了一些好转,公司预计2018年第三季度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00万元至2700万元,此外,公司还预计2018年1月-9月份实现经营业绩扭亏为盈。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中国圣牧以及西部牧业,现代牧业的境遇则相对好一些。

2018年上半年,现代牧业实现收入约为24.68亿元,和去年同期23.44亿元相比,增幅在5%以上;期内亏损1.43亿元,和2017年上半年亏损6.87亿元相比,大幅减亏5.45亿元。

不过,在现代牧业减亏5.45亿元的背后和蒙牛有着很大的关联。

乳业专家宋亮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蒙牛的帮助,现代牧业可能还会持续亏损。”

现代牧业表示,收入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原奶销售量增加及原奶平均售价上涨,而原奶销售收入增长得益于原奶平均售价上涨及单产提升。

而从公告中可以发现,2018年上半年,现代牧业83%的原奶都销售给了蒙牛。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现代牧业原奶外部销售单价为3.73元/公斤,同比增长3.9%。

除了原奶的销售,现代牧业还表示,会继续深化与蒙牛的合作,通过世界杯、电影赞助、活动冠名等方式重塑品牌。

事实上,蒙牛与现代牧业的合作不仅于此,今年3月份,蒙牛还完成了对现代牧业旗下肥东工厂和蚌埠工厂50%所有权的收购。

另外,在今年8月底现代牧业的中期业绩会上,蒙牛CEO卢敏放就曾表示“今年来看,现代牧业是目前中国所有牧业公司里面经营最稳定的”。

在此次中期业绩会上,卢敏放还表示蒙牛会和现代牧业进行进一步协同。主要体现在:融资成本进行进一步协同;蒙牛高端品牌奶与现代牧业的匹配更高后,会提升现代牧业的经营情况;发掘牛奶深加工的价值,解决淡季用奶量和奶价稳定的问题。

雾霾难散

上游乳企脱困仍无解

不难看出,虽然现代牧业的大幅度减亏,但行业整体并未回暖。长时间的寒冬,上游乳企的春天似乎很难到来。

中国圣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寒冬会持续多久并不好说,只是目前,随着进口奶粉持续增加进入中国市场,上游乳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预测下半年到明年的原奶价格基本为维持在目前的状态。”

对上游乳企持续的寒冬,宋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游乳业整体表现不佳,共有三方面原因促成:其一,国内原奶价格整体不高,而大型牧场是高成本、高投入的模式,这就需要原奶价格高,若价格不高,就会出现亏损;其二,近年来,一些大型牧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三,这些上游企业在下游业务延伸时,进展并不顺利。”

指出问题后,宋亮也对上游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宋亮表示,第一,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需要尽可能降低成本;第二,对于上游企业来说,需要加快下游自主产品的拓展,这个难度非常大。第三,牧业公司还是要考虑怎样去规模化发展,如何长期降低成本。最终,它们还是要与大型企业进行深入合作。

与此同时,宋亮也预测,依照目前的原奶市场来看,2019年,国内的原奶价格可能会上涨,就会造成国内这些大型上游企业减亏,甚至可能扭亏为盈。

而对于未来的中国圣牧发展,其相关人士也从几个方面向《证券日报》分享了其战略:“一是继续保证奶的品质,加强各个环节质量监管;二是升级产品,从包装到内容,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三是继续加大暑期沙漠之旅等活动,邀请各行各业的消费群体,媒体记者前往乌兰布和沙漠及圣牧牧场,让潜在的消费者切身体会到圣牧的全产业链。四是加强公司品牌推广,不排除会赞助体育赛事或电视节目,提高公司产品曝光率。”

不过,目前而言,我国上游养殖业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大,如何脱困依旧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