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车满为患到倒闭如潮 共享单车为何越骑越少?

2018-09-20 23:04:31 信息来源:工人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从五颜六色、车满为患到倒闭如潮、多地“禁投”

共享单车为何越骑越少?

近年来,“风口”成为经济领域热词。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政策与市场、资本与技术的融合碰撞迸发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一大批新经济、新业态迎风而上、迅速发展壮大。然而,在一些发展领域,资本闻风而动,企业一拥而上,行业野蛮扩张,监管难以跟进,最终上演了一地鸡毛的剧情。

从风口跌落之后,曾经的“风口产业”发展情况如何?真实价值几何?商业与技术概念短期爆发之后,如何回归商业本质与技术创新初衷?如何与真实有效的需求相结合,保持更持久的生命力?带着这些问题,近期《工人日报》记者走进曾经的风口行业企业,采写了“风口过后,要做的还有很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最近下班,单位周围共享单车都很少,车都去了哪里?”9月13日,在北京金台路附近上班的图女士吐槽说。

《工人日报》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在居民小区或地铁、公交站,早晚高峰“车到用时方恨少”是很多北京市民使用共享单车的真实写照。

前两年,作为曾经领跑共享经济的风口行业,共享单车入局者将单车刷上不同的颜色,以至于留给后来者的颜色越来越少。而如今,城市街头“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渐渐稀少,甚至“一车难求”。共享单车为何越骑越少?消失的共享单车去哪了?

从“车满为患”到“无车可骑”

自共享单车出现以来,下班后出地铁站骑共享单车回家,成为北京市民乔先生的通勤标配。近来,乔先生常在结束骑行后把车停放到较为偏僻的角落,以便第二天一早能够顺利找到车。“早上8点后出门,小区边上通常就没有车了。晚上如果8点后走出地铁站,也很难找到车。”

一年以前,乔先生的手机里装了六七款共享单车APP,出门从未担心过“无车可骑”。但今年以来,街边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少,基本只剩下红色的摩拜和黄色的ofo了,偶尔也会看到小蓝单车。乔先生手机里的僵尸单车APP已经卸载得只剩下两三个。

“下班从单位到地铁站约800米的距离,沿途竟然没有一辆能骑的车。”在鼓楼大街附近工作的高女士说,平常看到地铁口和公交站的共享单车很多,但总在关键时刻找不着车。更让她生气的是,路上零星可见的几辆车,常常扫完码才发现是坏的,有些甚至无码可扫或者被上了私锁。

从“车满为患”“叫停投放”到“一车难求”,共享单车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消失的单车到哪去了?

在北京园博园附近,记者看到,近千米长道路旁堆满了废弃共享单车。记者随机扫码测试七八辆车,都显示为故障车。这些车上灰尘较多,有周边市民表示堆放在这里的车辆无人管理,处于废弃状态。记者走访发现,在北京五环外,还有不少类似的共享单车“坟场”。

共享单车半数闲置

自2015年5月,第一辆无桩共享单车出现在北京街头,便得到各路资本的疯狂追逐,共享单车平台层出不穷,瞬间吸引超过30家企业入局。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共享单车席卷全国。

然而,自去年以来,悟空、酷奇、小鸣等一大批共享单车品牌因为资金链断裂,相继宣布倒闭或停止运营。

在业内人士看来,共享单车的洗牌是很多风口行业都会经历的,也是对行业前期野蛮生长的矫正,并不会直接导致“一车难求”。城市街头无车可骑的问题,是企业运营管理不善、各地出台“禁投令”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几乎与共享单车“倒闭潮”出现的同时,去年以来,上海、深圳、北京等10多个城市都对共享单车开出“禁投令”,限制新增投放。“共享单车在推进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投放和存放无序的问题,给城市交通、市民出行带来不便。”面对共享单车带来的新的城市治理难题,一时间,各城市都难以找到更便捷、更有效的管理办法。

来自北京市交通委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共享单车总数已控制在190万辆左右,较去年9月开出“禁投令”前的数量峰值235万辆下降约19%。

显然,总量控制远不足以导致共享单车“一车难求”。不少市民认为,共享单车投放配置不科学、管理维护不到位,才是问题的关键。据了解,目前北京局部地区共享单车测算活跃度仅为50%,即仍有一半处在闲置状态。

共享单车骑向何方

品种越来越少,车辆也越来越少,共享单车最终会骑向何方?

与以往互联网风口行业发展“剧情”略有不同,即便经过了“大起大落”,共享单车剩下的少数头部企业日子依旧不太好过。据媒体报道,在被美团收购后,摩拜单车商誉价值有所提升,但今年4月仍亏损4.08亿元。另一家共享单车企业ofo近来也多次爆出资金紧张传闻。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缺乏盈利场景、盈利模式不明晰,给共享单车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摩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需要投资,原因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需要风投让摩拜来赢得时间,用这个时间窗口来探索盈利模式。”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表示,共享单车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确实改变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给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希望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如果共享单车留给社会的‘遗产’只是‘坟场’和一些地方张贴的‘共享单车禁止入内’的告示牌,那就太可惜了。”乔先生说。

对于行业的发展前景,哈啰出行表示,目前,市场竞争已经从规模和量的扩张转向理性竞争,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实现精细化运营是行业重要议题。

据悉,北京市交通委已计划加快推进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对车辆运行状况实时监控,综合利用共享自行车停放、运行等大数据,分析共享自行车用户需求,调减重点区域过剩车辆,以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该平台预计12月正式投入使用。(记者 杜鑫 实习生 高萱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