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浦东启示录:“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

2018-09-15 02:04:49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这里,办公司,只跑一趟,3天办结;开饭店,当天即可拿到餐饮许可证。

  这里,127个创新事项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制度创新成果,被复制推广到全国。

  这里,一批涵盖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诸领域的基础性制度、核心制度得以创设,领风气之先。

  这里是浦东,这里是上海!

  这里是改革开放前沿窗口,这里是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

  壮哉东方潮,28年浦东矢志不渝,“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书写了举世瞩目的壮丽史诗。

  奋进新时代,上海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只争朝夕,打造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新高地,致力于成为配置全球资源的亚太门户、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支撑。

  “把企业服务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

  上海浦东新区合欢路2号,坐落着一幢灰色简约的建筑,繁忙的人流证明了它的“不一般”。从国企、私企,再到外企,无论要办理怎样的行政事务,都能在这座浦东企业服务中心的大楼里找到对应窗口,“一次办成”。

  记者前往浦东企业服务中心的当天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二,从事餐饮行业的许先生坐在办事窗口前,与工作人员交流。在进行细节确认后,他盖上印章,企业变更事项便办理完成。“上周五我在网上申请了,今天来这里办,估计本周就能现场审核完。特方便!”

  上海益昊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薛先生前来为车辆增加挂牌营运证。他并未提前在网上预约,而是带齐证件直接来现场。他告诉记者,这些综合窗口,各种业务都可以办,“服务效率很高”。

  记者看到,办事大厅里还有很多企业主。在这里,一个综合窗口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发证过程不再漫长,这里还建立了“找茬”、“窗口无否决权”、主题套餐等各种机制,窗口人员只有说“行”的权力,没有说“不行”的权力。

  用浦东新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的话来说,就是要“把企业服务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他介绍称,原来分别在99个窗口分别办理16个审批部门、129个审批事项,现在向每个窗口综合办理转变。327项网上涉企事项已实现全覆盖,“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的占52.9%,“窗口只跑一次”的占47.1%。截至6月底,办件总量达14万件,“一网通办”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5%。

  这样便捷的流程,跨国企业再熟悉不过。乔治费歇尔精密机床(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陈以祥对记者表示,未来计划将事业重心转移至浦东新区,原因是这里的商检便利措施、贸易便利性成本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小小窗口,见证着浦东新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进程。一路走来,“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一张大表,只跑一次”等模式不断提高着办事效率。办事高效、方便,是多位企业主的共同赞美。

  欧莱雅公司亚太区产品安全与法规部门负责人涂春怡对记者表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浦东“非特”备案在流程上进行了创新。新流程中,备案后生成备案凭证,企业即可开展产品进口及销售,相比原来起码节省了3个月的时间。

  “试点实施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在‘放管服’改革以及推进浦东试点工作顺利展开上所做的努力。”她表示。

  “证照分离”

  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

  如此令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并非一蹴而就。

  在率先探索“先照后证”的改革过程中,浦东认识到,光靠“多证合一”解决不了“先照后证”改革后企业依旧“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必须进行更彻底的改革。2015年12月,国务院发文同意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对116项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此后的3年,浦东迎来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率先走出了一条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新路。

  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4日正式开业,成为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政策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首个案例。得益于外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准入改为备案制,该公司从注册登记、筹建到正式开业历时仅3个月,极大地方便了其经营业务的开展。

  今年1月底,这样的探索再进一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浦东新区开展新一批10个领域47项改革试点,按照全覆盖改革要求,在全面优化准入的基础上,分层分类推进“116+47”项以外事项改革。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管捍东介绍,在浦东全区21个监管部门、108个行业(领域)探索实践“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即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为“证照分离”改革保驾护航,助力初步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监管闭环。

  市场主体活力因此被充分激发,办了证、缴了税的活跃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据税务部门统计数据,2016年和2017年,浦东新区各类纳税主体分别增加4.9万户和5.9万户,和2015年4.6万户相比分别增长9%和29%。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证照分离”改革是国务院专门交给浦东新区的重点改革任务,解决“先照后证”改革后的“办证难”、“准营难”问题,是一项“放管服”的重大改革。

  而试点“证照分离”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带出一系列可以供外界参考的商事制度,例如企业年报公示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支付宝APP预约企业注册服务、允许自贸区内律师事务所将其办公场所作为企业住所登记、创建窗口服务无否决权快速反应机制等。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分析称,浦东“放管服”改革的现实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活力;二是为企业提供便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提高了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协同性,如工商管理、质量检验、药食检等政府部门的“三合一”改革实践在全国机构改革中得到了推广。

  打造新一轮全面开放新高地

  成功经验被一批批复制到全国各地。

  2017年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其他10个自贸区和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等地区,复制推广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

  一个月后,商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在全国推广浦东新区“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创新经验。

  “做国家的试验田,不做地方的自留地”“做苗圃,不做盆景”,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近5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了新形势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路径,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迄今,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有127个创新事项以及“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制度创新系列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在投资、贸易、金融和政府职能转变四个领域,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率先创设,“试验田”里遍开制度之花。

  上海亿通国际总经理助理刘红见证着浦东与世界联通的故事。走进亿通这家为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大楼,可见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货物申报数、船舶申报数、在线用户数等各种上海口岸数据。“从前货物到港后一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进入仓库,而现在,两到三天就能进入自贸区仓库。”刘红表示。

  这样的高度联通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7月出台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就包括营造高效便捷的货物和服务进口贸易环境,覆盖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及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加“通关+物流”功能,实现从抵港到提离的全程可视化等内容。

  从外高桥港区出发,抵近海,通远洋。这里连接起欧亚大陆桥与太平洋海运,是“一带一路”海陆双向开放的重要枢纽。

  这里,正落子一盘大棋: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上海全市,联动周边,服务全国,辐射亚太,联通全球。

  这里,孕育着更宏大的梦: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新高地、配置全球资源的亚太门户,成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