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上千亿元流入非法产业链

2018-09-03 04:45:1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非实名手机卡“十张零售、百张批发”,时间越久、功能越多的微信号越值钱,注册“僵尸账号”每年在网络平台上套利超千亿元……在这背后,是一条手机黑卡违法犯罪产业链。手机卡实名制实行了这么多年,这些黑卡是如何流入市场的?利用黑卡获取的巨额利益又流向了何方?

手机黑卡“闷声发大财”,黑卡产业一年获利千亿元

  今年2月,广东潮州市警方抓获一个“黑卡卡商”违法犯罪团伙,现场缴获各类手机黑卡60余万张,联网设备等涉案物品一批。据负责该案的民警介绍,这批卡主要是虚拟运营商提供的物联网卡。

  “物联网卡是一种定制型手机卡,具备接收短信和联网功能,主要应用于运营共享单车、管理智能终端等领域。”潮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副支队长翁杰说,由于目前购买正常的手机卡需要实名制,批量操作存在较大困难,而物联网卡以公司名义就可大批量购买,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借助物联网卡接收短信验证码,批量注册网络账号,进行网络套利。

  据潮州市公安部门介绍,该团伙通过这一途径,注册各类网络账号507万个,涵盖微信、支付宝、京东等市面上主流网络平台,半年内非法牟利800万元。

  此案揭开了黑卡产业链的冰山一角。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黑卡“闷声发大财”的途径主要有二:

  一是注册“僵尸账号”套利。记者调查发现,某品牌在网上开展“新注册用户送10至15元抵用券”活动。犯罪团伙利用黑卡,以0.2元的单价批量注册1万个新用户,拿到厂商优惠后,再低价转卖,一次就能获利数万元。

  记者在某知名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各类“优惠券”相关页面有100多页,京东、美团、滴滴等悉数在列,卖家均宣称“下单付款后优惠券即刻到账”。

  京东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共同发布的《2018数字金融反欺诈白皮书》显示,市面上70%多的促销优惠最终流入黑卡产业链,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这些资金最终流向产业链上下游的黑卡“卡商”、批量注册账号的系统服务商和实施网络套利的不法分子的口袋。

  二是卖微信号。白号、老号、站街号、解封号……在互联网上,兜售微信号的平台比比皆是,这些“圈内行话”代表着微信号不同的“等级”。

  “时间越久、功能越全的微信号越值钱。”某微信号专卖从业者透露,其价格从30到180元不等,“如要绑定银行卡,那价钱能到300多元。”

  “广东警方近期破获了多起微信红包赌博案,犯罪嫌疑人都是从网上买来微信号,为躲避侦查,有些号用一次就不用了。”翁杰说。

十张零售、百张批发,非实名手机卡“买来就能用”

  非实名卡是如何流入市场的呢?

  记者以买卡为由,联系上一位自称是虚拟运营商一级代理商的卖家,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可以看到,最近半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更新着各类非实名卡的信息。

  “十张起售,百张以上就是批发。”在了解记者需求后,该代理商向记者推荐了中麦通信的一款能接收短信的手机卡,称“不需要实名,买来就能直接用,公司提供售后服务。”

  在交流中,该代理商坦言最近风声比较紧,但这种只能接收短信的卡问题不大。据他透露,他都是从虚拟运营商的销售经理处拿卡,“这些人挂着公司的名,主要靠卖卡提成牟利。”

  中麦通信在官网中明确标明,在购卡及办理移动电话入网时,需要用户本人手持身份证件拍照登记。然而,记者在没提供身份信息的情况下,便从代理商那里拿到了5张中麦通信的手机卡。

  这些卡看上去与一般手机卡没有任何区别,能正常接收短信。记者用其中一张卡成功注册某知名外卖平台,随即收到一张价值15元人民币的新用户优惠券。

  2013年底至今,先后有42家企业获得移动转售临时牌照,成为电信虚拟运营商。电信分析师付亮介绍说,长期以来,由于实名制监管环节存在薄弱点,虚拟运营商的一些号段甚至成为公众眼里的“诈骗专号”。

堵源截流,多措并举扎紧实名制的笼子

  多位受访者表示,黑卡流入导致的下游违法犯罪之所以屡打不绝,很大原因就在于“上游的非法获取源头难挖、中游的非法买卖环节难打”。

  “如果不堵住源头,这些黑卡会为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子弹’。”翁杰说。

  筑牢手机实名制的基础,关键还在电信运营商。付亮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虚拟运营商的监管细则,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对违反实名制要求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

  此外,应加大司法打击力度。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金瑞建议,应明确利用非实名手机卡为他人违法犯罪提供便利的,可适用非法经营罪依法打击。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明认为,网络套利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使用非实名手机号,在一个正常运作的平台上大量骗取补贴“套利”,严重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