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主基调

2018-08-17 06:54:51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2018年二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报告显示——

  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主基调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8年二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0.1,比一季度回落0.8点,与去年同期持平。二季度,农经预警指数为87.0,比一季度回落2.7点,仍保持在“绿灯区”运行。景气分析的结果表明,上半年夏粮收成较好,农业生产基本平稳;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增长;农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受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和农资成本上升影响,农民务农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目前的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主要依据多年来农业数量增长的历史数据加以分析。从预期看,2018年是“农业质量年”,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主基调。

  中经农业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8年二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以下简称农经景气指数)为100.1,比一季度回落0.8点,与去年同期持平。中经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以下简称农经预警指数)为87.0,比一季度回落2.7点,仍保持在“绿灯区”运行。

  景气指数有所回落

  二季度,农经景气指数(2003年增长水平=100)为100.1,比一季度回落0.8点,与去年同期持平。

  在构成农经景气指数的6项指标中,与一季度相比,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速持平,务农收入、农业投资、农产品出口和农林水财政支出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进一步剔除随机因素后的农经景气指数为100.0,比保留随机因素的农经景气指数低0.1点,表明外部因素对农业经济景气指数的影响不明显。

  二季度,农经预警指数为87.0,比一季度回落2.7点,自2017年四季度回升至“绿灯区”后连续3个季度在“绿灯区”运行。农经预警指数的回落主要与二季度猪肉价格继续下滑有关。

  在构成农经预警指数的10项指标中,位于“绿灯区”的有7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农产品出口额、谷物及制品进口额、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逆转)和农林水财政支出;位于“浅蓝灯区”的有2项指标,为粮油食品零售额和猪料比;位于“蓝灯区”的有1项指标,为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从灯号变动情况来看,二季度在10项监测预警指标中,1项指标灯号下降,猪料比由“绿灯”降至“浅蓝灯”;其余9项指标灯号不变。

  农业生产基本平稳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2087亿元,同比增长3.2%,与一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略低0.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基本平稳。

  2018年夏粮收成稳中略降。受农业结构调整和不利气候影响,夏粮播种面积和单产均有所下降,导致夏粮总产量有所减少。2018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2774亿斤),比2017年减少306万吨(61亿斤),下降2.2%。其中,谷物产量12984万吨(2597亿斤),比2017年减少310万吨(62亿斤),下降2.3%。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生猪出栏增长、存栏下降。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95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猪肉产量2614万吨,增长1.4%。生猪存栏40904万头,同比下降1.8%;生猪出栏33422万头,增长1.2%。

  伴随消费结构升级,近年来牛羊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推动牛羊生产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国牛出栏1879万头,比上年增长0.9%;牛肉产量281万吨,增长1.1%。上半年羊出栏1.31亿只,增长0.6%;羊肉产量199万吨,增长1.0%。6月底全国羊存栏3.13亿只,下降0.9%。牛奶产量1304万吨,增长0.6%。

  农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375.8亿美元,同比增长9.1%,虽比一季度略降0.4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处于近5年来的较高水平。数据显示,上半年占出口份额较大的水海产品、粮食和肉类出口额(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分别增长5.7%、12.6%和9.9%。

  粮食进口同比增速上升。上半年,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4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一季度上升13.0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同比下降3.3%。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对中美两国的进出口产生深远影响。就农产品而言,由于中美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差异,贸易摩擦加剧对美国农业领域影响更为明显。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农产品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美国难以寻找替代市场来抵消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占美国农产品出口额的15%左右;每个美国农民平均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约1.2万美元。其中,中国是美国大豆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201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大豆3000多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比重超过60%;中国是美国棉花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对中国的棉花出口占美国棉花出口的14%左右。为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已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测算,若中国选择全面禁止进口美国大豆,将导致美国相关行业国内增加值减少129亿美元,就业减少8.6万人,对美国农业将产生不小冲击。

  从美国加征关税的清单来看,美国主要对从中国进口的高端装备、高技术产品加征关税,较少涉及农产品,对我国农业出口影响有限。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加征美国农产品关税将一定程度上抬升油脂、饲料和豆制品等价格,短期内对国内物价稳定造成一定压力,但从中长期看,我国可以更多地从巴西、阿根廷等经济体进口相关农产品,部分抵消加征进口关税影响。

  生产价格有所下降

  二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跌3.0%。与一季度相比,跌幅扩大1.7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跌主要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有关。

  从构成来看,种植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均同比上涨,涨幅分别为2.3%和1.4%,与一季度相比,涨幅分别回落0.4和5.1个百分点;畜牧业和林业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下跌8.9%和4.6%,与一季度相比,跌幅分别扩大2.3和3.8个百分点。

  从具体产品分类来看,各类农产品价格出现分化。二季度,生猪价格同比下跌25.5%,跌幅比一季度扩大8.8个百分点;水果价格由涨转跌,二季度同比下跌5.5%,而一季度为同比上涨3.6%。除生猪和水果价格同比下跌外,其他多数农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牛、蔬菜、禽蛋和羊价格涨幅较大,同比涨幅分别为7.5%、5.2%、27.4%和12.6%。与一季度相比,牛、蔬菜和禽蛋价格涨幅分别扩大0.9个、1.6个和3.5个百分点,羊价格涨幅回落1.7个百分点。

  二季度,三大主粮价格均保持同比上涨态势。其中,小麦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回落;稻谷价格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玉米价格同比上涨7.8%,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9个百分点。

  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的扩大,主要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有关。数据显示,农用机油价格同比上涨9.6%,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6个百分点;农药及农用机械价格同比上涨3.6%,涨幅比一季度扩大1.3个百分点;化肥价格同比上涨7.0%,扩大1.0个百分点;饲料价格同比上涨2.4%,扩大1.1个百分点;仔畜幼禽及产品畜价格同比下跌13.8%,跌幅扩大0.6个百分点;其他生产资料,包括农用手工工具、农具、农业生产服务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等价格上半年波动幅度较小。

  二季度,农产品价格指数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低5.3点,差距比一季度扩大2.0点,农民务农收入增长空间遭受挤压程度有所加大。

  质量兴农促农民增收

  目前的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主要依据多年来农业数量增长的历史数据加以分析。从预期看,2018年是“农业质量年”,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主基调。

  为解决农业经济当前面临的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影响生产积极性等问题,建议一要顺应农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坚持质量兴农;二要加强信息发布预警,引导和鼓励农业特色化发展;三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质量兴农是农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已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调整优化品质和结构为突破口,扩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满足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需要。推动质量兴农战略,要坚持以标准化为基础,加强产地环境治理和生态过程规范,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互动发展。

  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同期化现象。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导致难卖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农民增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产业市场体系,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引导农民合理调结构、错峰上市,比如在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快速下跌,部分养殖户会加快出栏和减少存栏,进而导致下半年猪肉供给偏紧引发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预案,合理引导预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支持农民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让农产品既产得好也能卖出好价钱。

  当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和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多方面提高务农积极性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融合,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多渠道促进农业提质,农民增收。要做好产业融合要素保障工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融合中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