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上半年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实体经济平稳向好

2018-08-14 05:22:50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半年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实体经济平稳向好

  强筋健骨,巩固好势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能利用率与盈利能力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为实体经济平稳向好增添了颇有分量的砝码。

  人们注意到,工业形势总体向好,行业间分化也在加剧。要巩固住好势头,让实体经济行稳致远,还需认准方向、持续努力。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不少专家认为,这正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利润高增长是因价格拉动吗?

  价格上涨确实形成了明显支撑,但同时新动能也在明显增强

  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至6.6%,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6.7%,工业经济逐步回暖。

  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去年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7%,达到5年内最佳水平;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回升0.3个百分点。

  用电量货运量双双增长。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4%,其中第二产业增速达7.6%;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6.9%。

  企业利润水平持续走高。2016年、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分别增长8.5%、21%。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上又增长了17.2%。

  是什么支撑了企业效益的总体改善?专家分析,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在于工业生产价格的回升。

  今年前5个月,石油、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有色、电力等六大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高于工业平均水平。“资源性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主要是受到价格回升的影响。”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给出判断。

  “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7%、5.1%,涨幅比5月份各扩大0.6和0.8个百分点。因此,尽管6月份的工业生产增速比5月份有所回落,但价格上涨对利润增长形成了明显支撑。”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表示。据测算,6月份价格变动对利润增长的拉动比5月份多了0.3个百分点。

  “资源性行业价格回升,说明去产能等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这些行业尚未真正进入创新驱动、良性循环的轨道。”潘建成认为,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价格回升支撑的增长并不稳固。再者,这些行业增长的加快存在对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的依赖,“对其增长不可盲目乐观。”

  为此,我们既需保持清醒,但也无需过于疑忧。新产品新业态日趋活跃、新动能明显增强,同样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强大动力。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9.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9和2.5个百分点;代表技术进步、转型升级的相关产业和产品表现突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行业的产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改革持续深化,也让市场增强了活力。上半年,我国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1.81万户,创业创新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2元,同比下降0.37元,企业负担正逐步减轻。

  如何看待企业“冷暖不均”?

  转型升级正在提速,企业要主动引入新动能,上下游间形成联动

  上半年,工业领域表现最突出的行业当属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大增94.9%和111.5%。同为“铁疙瘩”,机床行业的境地却与汽车业迥异。

  “工业内部的分化确实在加剧。”潘建成分析,上半年景气度较高的行业或是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关联度较高的,如医药、电子信息设备、装备、仪器仪表等行业,或者就是与消费升级紧密相关的,如食品饮料、家具家电等行业。相对来讲,尽管钢铁、煤炭等资源类产业的景气度比此前有所回升,但在众多行业中依然较低。此外,受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环保压力加大等影响,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印染、造纸等行业的景气度也较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第二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表示,伴随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等浪潮,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正在提速,“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迎头赶上、脱颖而出,谁如果行动迟缓,就可能被边缘化。”

  “分化是实体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如果分化加剧,乃至‘冰火两重天’,则需引起足够重视。”潘建成认为,对景气度不高的行业来说,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管理创新来引入新动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将来唯一的出路。

  行业“冷暖不均”的同时,产业链上下游间也存在“跷跷板”现象。上半年,同处有色金属行业,上游采选业的利润同比增加了20.7%,但下游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了11.5%。

  一些下游企业“吐槽”,这两年,不少原材料价格翻番,给下游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利润全到上游企业那头去了。青岛一家集装箱制造企业负责人说,希望原材料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别把下游行业挤垮了。”

  “跷跷板”如何“摆平”?“不少企业往往只看到短期、局部的利益,上下游企业之间并非联动联合、互利共赢的关系,而是相对割裂、相互索取,这不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魏际刚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供应链更科学更高效,而这也正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今后,有关各方都应尽量站在全产业链的高度,打造良性产业生态,上下游联手应对市场波动。”

  在这方面,煤电行业间的合作值得借鉴。上半年,在“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动力煤的中长期合同价格始终稳定在合理区间。

  振兴实体经济往哪儿发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法,找准“稳”与“进”的平衡点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占汽车行业比重还不到3%。即便成倍增长,推动力也有限。”潘建成表示,这说明我们仍迫切需要加快新动能增长的步伐。

  下半年,应如何“增强创新力、发展新动能”?

  坚决摆脱发展惯性、告别路径依赖。

  “当前,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与质量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已经成为消减旧动能的有效手段。”中国社科院工业所工业运行室副主任江飞涛认为,破除旧动能可以为培育新动能创造市场空间,也可为新动能让出生产要素和资源。

  “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企业效益好转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和企业去产能的态度与决心出现松动,对此必须要有清醒认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呼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是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定加快转型脚步、谋求创新红利。

  “如果一直在跟跑,你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追上人家都很难。要想实现超越,只有依靠突破性的技术获得创新红利。”广州一道注塑公司董事长徐志江感慨,如今企业能在瓶坯注塑的细分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正是依靠一系列人无我有的前沿技术。

  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比一些国外企业高11%,平均利润却低了30%。这反映出我国企业仍需加快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攀升。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当头炮”,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着力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的“新引擎”作用,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推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既要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法,又要找准“稳”与“进”的平衡点。

  “今后,必须平衡好经济发展与三大攻坚战之间的关系。”潘建成举例说,下一步既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又要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力度、精准度,避免过于简单地搞“一刀切”,给一些产业带来“误伤”。

  “中央提出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也很有现实针对性。”潘建成认为,下一步既要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又不能因此畏首畏尾,加剧企业融资难题,“不然,实体经济搞不好,风险会加大,造成恶性循环。”

  “上半年的稳定增长证明,我国经济韧性在增强,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有底气也有条件去应对困难和挑战。”潘建成说。(记者 刘志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