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孩子暑假去哪儿?补习班里连轴转

2018-08-13 05:14: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孩子暑假去哪儿?补习班里连轴转

  深圳暑期培训学业补习火爆,专家呼吁应有更多选择让孩子真正成长

再加一本 漫画:冯大美

  正值暑假,本应是孩子们放松的最佳时机,然而,在一些培训机构的上课点,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忙碌的身影。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暑期培训班,其中仍以学业的补习为主,让孩子在假期里“连轴转”。

  ●调查数据:

  近九成被调查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

  近日,记者走访了某培训机构福田区的教学点,8点半至12点是学生补习的高峰期,年龄段以小学和初中为主。该教学点租用了商场的2至3楼,每一层都设置了40多个班,每个班都有老师正在使用投影仪为学生讲课,里面的学生坐得满满当当,大厅的休息处还有不少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暑假期间,学生培训市场的火爆可见一斑。

  深圳教育通微信公众号日前发布了一项关于暑期培训班的问卷调查中,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家长中,有89%的家长表示给孩子报了暑期培训班,在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中,与艺术、体育类的培训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业类的补习依然是主流,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2%。

  ●学生说法:

  有的自愿参加有的由家长代报名

  上午参加英语、数学等主科的强化班,下午还有物理等其他课程,家住宝安的小烨暑假期间的补习班排得满满当当,并不比上学轻松多少。调查中,记者发现,像小烨这样在暑假参加多个培训班的孩子不在少数,有35%的家长为孩子报了3个及以上培训班。

  准备小学升初中的张航(化名),在某培训机构报了暑期数学、物理班,15天的课程,上5天休息1天。他说:“我是自愿报班,父母也相当支持我,因为7月已经度过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所以现在主要就是想补习。”

  小学三年级的袁元(化名)对培训班则没有太多的兴趣,妈妈为他报了语文和数学补习班,他说,培训班会定期考试,80分钟要做完一套卷子,还有点难,“我吃完早餐就过来补习了,周末还要去上跆拳道课,如果让我自己选择,我更想学习编程或者乐高班,可是妈妈不让我报。”袁元说。

  ●家长态度:

  多学点东西提高孩子竞争力

  “培训班的老师很受孩子欢迎,儿子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不少。”郭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现在上初二,初一时他的成绩不太稳定,报了培训班后,成绩确实有了提高。

  郭女士的观点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声音。调查中记者发现,“想让孩子利用暑假时间多学点东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与其孩子整个暑假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上网,不如学点东西”,成为家长为孩子报名培训班的两大主要原因,虽然半数的家长认为孩子培训的内容超前,但仍有56%的家长表示支持孩子参加暑期培训。

  ●背后原因:

  两大因素导致暑期培训受青睐

  国家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深圳市督学杨坚认为,培训机构有专门的团队进行试题的分析,孩子花了这么多时间进行仿真训练,成绩的提升并不足为怪。但这是以剥夺孩子自由,牺牲他们娱乐、休闲时间为代价的,是否值得就见仁见智了。

  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校长吴希福则表示,校外培训存在市场生存空间,在假期受到一些家长青睐,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就社会环境而言,一方面存在刚需,特别是随着中高考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单凭学校教育略显单薄,校外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补充作用;另一方面是激烈的竞争使然,从幼儿园小学化,到小学、中学超前学习,成为家长们普遍认同的选择,“谁不补课,就会拖后腿”的观念不乏基础。

  此外,从学校自身而言,也存在一定因素。受到学时、课程、评价、师资、场地、素质差异、体制、收费等多方面限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吃不饱”和“跟不上”等现象始终客观存在,课外培训班成了家长和学生自我调整的“变量”。为此,吴希福建议,应该为学校提供更多自主权,增强个性化教育能动性,将学生吸引回校园和课堂中来。

  ●专家呼吁:

  做聪明父母让孩子有更多选择

  “作为老师,对于暑假补习成风的现象,我感到痛心和无奈。”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资深语文老师、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周其星说,教育是为了让人实现全面的更好的发展,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然,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并非通过参加培训班就能获得的。事实上,暑假除了培训,孩子应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结伴去读书、锻炼、参与职业体验、做研究等,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成长。

  杨坚则认为,教育应该按孩子的成长规律办事,一直以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在追求成功,从而忽视了个人的幸福感。实际上,关注孩子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应拔苗助长,目光要更长远一些,从孩子一生的幸福出发,做聪明的父母。(记者 姚卓文 李丽 林洲璐 见习记者 何亚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