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18中国经济半年报的6个细节

2018-08-10 06:50:1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各大部委陆续公布多项经济数据,中国交出上半年经济大考的“成绩单”。

  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持续向好,物价涨势温和。总的来看,2018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积累增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其中的一些细节和数字则更加生动的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积极变化。

  细节一 GDP连续十二季度稳定增长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 GDP增长速度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6.5%左右的预期目标还高了0.3个百分点。

  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速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区间。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在0.2个百分点的狭窄波动区间运行了12个季度,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更强了,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内部的困难和矛盾也在积累的情况下,还能取得稳定的增长,能够经受住一系列内外的冲击。

  细节二 内需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在经济稳步增长中,内需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正在逐步提升,已成为我国GDP增长的支撑性力量。

  去年我国GDP增长6.9%,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同比名义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加快1.3个百分点。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达到31.3%;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9.1%。

  这充分说明,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决定性力量,是中国经济的“顶梁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愈加显现。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表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与上年同期相比,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上升14.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表明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新动能不断成长,产业升级带来的消费升级……这都将在未来进一步拓宽我国的消费空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持续稳定的内需成了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发展的定海神针。

  细节三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缩小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实际增长6.6%,快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2186元,同比名义增长8.4%。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与各地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具有一定关联性。2017年,全国有20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1%;截至今年6月1日,全国又有8个地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2.3%。

  潘建成认为,我国的收入分配在优化,更加关注民生,收入向民生倾斜,向老百姓倾斜,这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相吻合。

  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意义很不一般,这反映出我国的收入分配在不断优化。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对于我国转型,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意义非常明显。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也非常明显。”

  今年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税起征点有望上调到每月5000元。提高收入和降低税务并举,将在未来进一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细节四 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调查失业率纳入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失业水平为6.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失业水平为5.5%,全球平均失业率水平为5.7%。

  李克强总理在2018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就业方面的预期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上半年,累计实现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同比增长17万人。截至6月末,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超过4.3亿人,较上年末增加500万人以上。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处于4.8%-5.1%的区间,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

  上半年,无论是新增就业人数还是城镇调查失业率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我国城镇地区失业率水平既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8%,为2016年开始开展该项统计调查以来最低值。二季度末,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83%,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降至多年来的低位。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李希如在署名文章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持续发力的支撑下,我国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走势,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继续优化,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细节五 物价上下游价格走势趋于协调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这种上升不是通货膨胀式的上升,体现出了当前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4%。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0.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岳修虎认为,今年上半年物价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上下游价格走势趋于协调。这与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是相适应的,反映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在不断巩固,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变化趋于平稳,市场供求关系持续得到了改善,新的动态平衡态势正在形成。

  岳修虎认为,下半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具备坚实的基础,仍将会在温和区间运行。

  细节六 新动能拉动效应突显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工业延续去年以来稳中向好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领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分别增长11.6%、9.2%和8.7%,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1%,工业机器人增长23.9%,集成电路增长15.0%。

  潘建成认为,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速,都明显快于平均水平。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产量都有较快增长,这些都折射出新旧动能的转换趋势向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礼华也在署名文章中谈道,上半年,新动能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正如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盛勇所言,观察中国经济,不仅要看总量指标,更要看结构和效益指标,看到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活力。 (记者 朱一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