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商业健康险如何选? 职工请擦亮眼

2018-08-08 06:18:4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期,短期健康险产品“百万医疗险”以低保费、高保额走红,然而其在设计续保和免赔额等方面的“套路”也日渐显现

商业健康险如何选? 职工请擦亮眼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现象级”走红,不仅引发了人们对仿制药的关注,影片击中的“看病贵”痛点,也让不少人产生了怕生病的危机感。

  近来,一种短期健康险产品“百万医疗险”,以低保费、高保额等作为营销手段十分抢镜,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渠道迅速打开销路后,成为“销冠”。

  那么,这种“低保高赔”的健康险靠谱吗?面对种类繁多的商业健康险,职工应如何选择?商业健康险又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补充”社保的作用,满足多样化的健康保险需求?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方面。

“百万医疗险”和它的商业健康险“家族”

  “每月一杯奶茶钱,就能换来百万医疗保障。”近期,“百万医疗险”成“网红”保险产品。

  记者随机打开一些险企网站和第三方销售平台发现,“百万医疗险”类产品的保障期多为1年,保费通常在几百元之内,保额为100万元、300万元、600万元不等,有的甚至高达千万元级。据悉,“百万医疗险”于2016年8月首推后,多家险企相继推出类似产品。

  中民保险网的业务员小枫告诉记者,“百万医疗险”其实是报销型医疗险。这类医疗险分两种,一种是按社保目录范围报销,另一种是突破社保报销范围进行报销,覆盖自费药品和治疗项目,“百万医疗险”就属于后者。

  记者以个人投保为名义咨询发现,除了报销型医疗险,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商业健康险还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重疾险”,这类重大疾病保险的特点在于“确诊就可以赔付”。

  据小枫介绍,“重疾险”有缴费年限和保障期限,如被保险人28岁投保50万元,年缴费5100元,缴费年限30年,那么,在30年里每年的保费均是固定的,不会因年龄增长而增加。保障期限有的是30年,有的是到80岁,有的是终身保障。这类险种中,还有针对特殊病种的“防癌险”。

  税优健康险是商业健康险的一种“新玩法”。

  根据政策,按照每年2400元或每月200元的限额标准,投保人每年可累计免税72元~1080元。保险公司的赔付案例显示,税优健康险二次理赔后,个人自付比例一般从40%降至2%~5%。此外,税优险可带病投保,保险公司不得设置免赔额、犹豫期,不得在续保变更保险公司时收费。对于已有基本医保的人来说,投保税优健康险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小枫说,为降低风险,税优健康险目前主要是“个险团做”,尚未放开个人自主投保。因此,单位是否有意愿、有实力为员工投保成为影响税优健康险的重要因素。

“低保高赔”背后的“套路”

  网络平台销售,无需体检,只需如实填写健康告知,即可在线完成投保,“百万医疗险”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十分可观,公开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互联网健康险签单件数就近5亿件。

  不过,细究“如何保,怎么赔”等核心问题后,“百万医疗险”营销噱头背后的“套路”也日渐显现,续保和免赔额成为主要的诟病点。

  记者检索发现,目前并没有一款短期医疗险能一直保证续保,一般都是“交一年、保一年”,某款产品承诺“6年保证续保”,已是保证续保期最长的产品。

  “百万医疗险属于短期产品,更新变化较快,随着市场、政策及投保人健康状况等变化,其条款或细则方面很可能产生变化,能否续保存在变数。”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记者说。

  事实上,针对“百万医疗险”的续保问题,6月,银保监会发出《关于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问题的消费提示》,强调“连续续保”不等同“保证续保”,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对于非保证续保的产品,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

  “除了续保问题外,这类产品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是否可持续。”朱铭来表示,由于多数短期健康险产品设置了1万元的免赔额,如果是小病,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实际理赔金额并不大,很多人可能都达不到理赔标准,如果患大病或慢性病,第二年又会因既往症不能再保。这就造成年轻人容易投保但出险率低,中老年人需要但无法购买。

  此前,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禁止保险公司设计这类保险时,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

应充分了解产品再投保

  无论是“百万医疗险”的走红,还是人们对健康险种的密切关注,都源于对因病致贫的焦虑,希望商业健康险能够发挥“补充”医保体系的作用,解决“看病贵”的现实问题。

  “无论是基本医保还是商业保险,缺少哪一个环节都很难解决好看病贵的问题,因此两者融合很重要。”此前,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从医改的角度建议,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着力,考虑如何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延伸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朱铭来表示,目前,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还存在医疗费用管控能力不足、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不足等问题,如何衔接好商业保险体系和社保体系,配合政府构建“基本医疗+大病+补充+医疗救助+长期护理保险+健康管理”的多层次保障链条,是发力的方向。

  他举例,2016年人社部试点长期护理险。这一过程中,多数社保经办机构选择把这个险种交给商业险企运作,这样一来,保险公司跟医院有了密切合作,便于掌握医院一手资料数据,对于医疗费用管控很有帮助。

  朱铭来还建议,统筹推进“社保+商保”一体化经办,打通保险、医疗、健康管理资源,为参保人提供一站式、一揽子的健康保障综合解决方案,避免目前“单一险种保障不足、多类险种保障重复”的问题,提高保险保障的性价比。

  对于如何选择商业健康险,朱铭来建议,不能只看保额高低,应在充分了解产品基础上进行投保。首先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等,多向保险业内人士询问条款细则;同时要评估自身保险需求和家庭风险状况,量入为出,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期限、免赔额度、除外责任、续保须知等内容;此外,要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将自身的健康状况如实告知保险公司,以免理赔时产生纠纷。(记者 王维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