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七部委整治楼市乱象 一批“黑名单”公布

2018-08-05 04:07: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7月31日,住建部公布一批各地查处的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哄抬房价、“黑中介”、捂盘惜售、未批先售、虚假宣传……一系列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纷纷上榜。日前,住建部等七部委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乱象治理专项行动。

4大类20余项违法违规行为上“黑榜”

  今年6月,住建部、公安部、司法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 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

  据悉,此次专项行动打击的对象涉及4类主体、20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操纵房价、捂盘惜售、违规提供“首付贷”等投机炒房团伙。他们在一些城市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捏造、散布房地产虚假信息以及雇佣人员制造抢房假象等方式,恶意炒作,哄抬房价;

  二是暴力驱逐承租人、捆绑收费、侵占客户资金、参与投机炒房的房地产“黑中介”。主要表现是为客户就同一房屋签订不同交易价款的“阴阳合同”提供便利、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强制提供代办服务等违法行为;

  三是从事违规销售、变相加价、一房多卖、霸王条款、价格欺诈以及限制阻挠购房人使用公积金贷款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四是发布不实房源和价格信息、进行不实承诺等欺骗、误导购房人的虚假房地产广告。

  记者发现,在7月31日曝光的名单中,保利地产、房天下等2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上榜。

形成高压态势,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对于住建部等七部委此次的专项打击行动,有网友拍手称快,但也有人表达了疑虑:为什么自己身边有很多房地产企业违法违规的案例,却并没有在此次曝光的名单上?

  据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负责人介绍,这是“专项整治楼市乱象”文件下发后的首次公开曝光,此后还将陆续公布黑名单,形成高压态势。

  此外有网友担心,这次专项行动究竟力度如何?是否能为百姓切实解决问题?一位名叫“水逆一族”的网友就表示,希望可以公布投机炒房、“黑中介”等违规行为的具体标准,让广大群众可以自己举报。

  事实上,有关部门在发布《通知》时就对这一问题有所考虑,因此特别提到,要从履行政府主体责任、广泛发动群众监督、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强化督查问责机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等方面多管齐下,确保此次整治行动的效果和力度。

  《通知》指出,各地要广泛发动群众监督,通过开通购房人热线等方式,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引导公众参与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典型案例要挂牌督办,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回应社会关切,着力构建房地产市场共治共管的局面。

专家建议购房者:利用法律武器合理维权

  政府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关心,如果自己在购房时遭遇上述问题,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的难点在于如何让上述举措落地生根。他建议,住建部门不要“坐堂执法”,要走出去,走向社区走向市场,聚焦广大消费者反映最强烈、感触最深、利益受侵害最严重的一些领域,进行精准监管和执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指出,目前捂盘惜售、价外收费、拒绝公积金贷款等乱象在房地产市场仍然比较常见,购房者如遇到上述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搜集证据进行维权,可以向住建部门、司法部门举报、报案,甚至向法院起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