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站在96%之巅 信贷独扛社融“大旗”格局难以持续

2018-08-04 07:04:1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今年上半年,信贷“猛”是市场的共同感受。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计算,今年前6个月,表内信贷(含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合计新增87520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增量的96.2%。

  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结构可以用“一热一冷一温”来形容。表内信贷“热”——在社会融资增量中占比超过96%,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表外融资“冷”——对社会融资规模“负贡献”。直接融资“温”——处于温和增长的态势,在同期社会融资增量中占比14%。

  这是在去杠杆、防风险背景下,社会融资结构呈现的一个真实景象。不可否认,火热的表内信贷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未来仍将在社会融资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在去杠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表示,96%这一现象或不可持续。

  回顾:表内信贷占比攀至16年来新高

  今年上半年,信贷“猛”是市场的共同感受。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计算,今年前6个月,表内信贷(含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下同)合计新增87520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增量的96.2%。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从时间的纵轴观察,上证报记者统计了2002年至今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96.2%是16年来表内信贷所达到的最高比重。即使在2002年,表内信贷占当年社会融资增量的比重不过95.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表外融资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快速收缩。今年上半年,表外融资减少12588亿元,对社会融资规模是“负贡献”。而上一次,表外融资在全年统计上出现负增长,还是在2002年。

  在人民银行的统计中,表外融资包含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更喜欢将其俗称为“影子银行”。由于存在监管套利、操作不规范、风险隐患大等问题,近年来“影子银行”是监管部门的整治重点。

  不可否认,今年以来表内信贷的“火热”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此前在本报撰文指出,成本相对较高的银行表外融资明显下降,成本较低的贷款、企业债券增长较多,且贷款结构持续优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强,较好地助力了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而且,“金融机构在有序去杠杆的同时,资金运用更加向贷款和债券倾斜,这种货币派生渠道的变化,有利于缩短实体经济融资链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阮健弘称。

  但是从融资结构角度分析,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认为,表内信贷超过96%的占比是不正常的,因为这意味着在所有融资渠道中,实体经济几乎仅能依靠贷款融资,其他融资工具、融资渠道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银行贷款也并不适合满足所有企业的融资需求。

  “其实提高信贷占比的方向是对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去杠杆的要义之一,就是去掉之前“影子银行”中存在的不该借、不能借的部分。在他看来,2013年表内信贷占比下降到54.7%、表外融资占比上升至29.8%的现象是不正常的,那段时间市场资金面存在异常波动。

  “只不过,这个过程来得比较快。形成‘影子银行’的问题,花了10年时间。要在一两年时间内就去掉,会很疼,也影响了融资结构的稳定。”曾刚表示。

  展望:表外融资占比能否回升

  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曾刚认为,由此可见,去杠杆的方向坚定不移,需要在力度和节奏上做好文章,拉长去杠杆的时间,既让有存在理由的表外项目继续再融资,平稳过渡,又严格管理不能做的项目,出清“僵尸企业”,未来的调整会在边际上进行。

  据此,他预计,表内信贷占据社会融资增量96%的现状不会持续下去,“但并非意味把表内信贷压回去,而是慢慢稳定融资结构,要理性地看到,在去杠杆背景下表内信贷占主导还是个趋势”。

  目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是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推动市场流动性有效注入到实体经济领域中去。而今年以来,信贷依然保持不低的增速,当务之急是加快非信贷融资发展步伐。

  连平建议,在“堵偏门”——对不规范、有潜在风险隐患(通道业务、监管套利、资金空转、高杠杆等)的非信贷融资开展治理整顿的同时,也要“开正门”——对那些真正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规范合理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予以鼓励和支持,促其平稳增长,与银行信贷融资一起,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

  “对同业和非标资产规模占比相对较低,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强,经营管理较为规范的大型银行,可以适度调整监管要求。”连平举例,如允许同业和非标资产的占比和规模有适度的增长等,避免业务规模收缩过快、过度加大存量非标投资退出压力;可以有选择地引导银行开展业务创新,推动同业和非标投资进入小微企业和市场化债转股等急需资金支持的业务领域,并进一步发挥带动其他社会资金流入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