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影视翻拍:致敬经典还是消费情怀

2018-07-24 20:55: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前不久开播的新版《流星花园》成为观众吐槽的焦点,同时段播出的《天乩之白蛇传说》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新白娘子传奇》的改编版,不过该片播出后也被网友调侃“女主角太稚嫩,完全没有气质”。纵观近年来翻拍剧的成绩单,大都未能再续辉煌,甚至如《天龙八部》《新笑傲江湖》《寻秦记》等剧还遭遇口碑和收视率双重滑铁卢。影视剧翻拍似乎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一边是市场反馈不理想,一边却是翻拍者乐此不疲,让人不禁要问,无休止的翻拍究竟是致敬经典,还是消费情怀?

  经典翻拍是为了传承经典

  92版的《新龙门客栈》,01版的《情深深雨蒙蒙》,03版的《倚天屠龙记》全都翻拍自老剧,这样的翻拍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然而近年来,大多数影视剧翻拍作品却被观众嗤之以鼻,市场口碑双赢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尽管如此,还总有人前赴后继。今年以来就有《金粉世家》《流星花园》《泡沫之夏》《半生缘》《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等十几部老剧,不是已经被翻拍,就是走在被翻拍的路上。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副研究员邓文卿看来:“很多翻拍作品往往走进两个极端的误区,一是照搬前作,只做极小幅度的改动,但却因国别、时代、审美等原因,让观众感到严重的水土不服,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二是改头换面,进行颠覆性的改编,却只是借用了前作的壳子,其内容与原作品相去甚远,近期热播的经典偶像剧被观众诟病的原因即在此。前者是用力不足,后者是用力过猛,两种方式都有问题。”

  翻拍剧鲜能超越前作,甚至能保持口碑的也寥寥无几,那为何还要翻拍?在电视评论人何天平看来:“翻拍为经典提供了不断与当下进行对话的可能。对于影视剧作品而言,无限制地重播并不现实,此时翻拍便以旧材新用的方式一次次地将经典从信息洪流中唤醒,让它们再次走入观众的视野,让观众感受到经典作品的精气神。”

  经典作品翻拍是为了传承经典,但劣质翻拍作品只是破坏性透支观众对经典的期待与热爱,唯有精良的翻拍作品才能让经典作品焕发生机,与一代又一代受众发生共鸣,为老观众提供重温时代记忆的契机,也为新观众打开了解其他时空文化旨趣和艺术审美的窗口。

  旧瓶装新酒也需要走心

  不可否认,在当下中国影视行业发展不完善、优质剧本紧缺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人热衷于翻拍,不过他们并不是想传承经典,而是想利用翻拍减少创作和宣发的成本,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然而,这样就真的保险了吗?这些制不出佳酿,妄想利用“旧瓶”的热度卖“浊酒”的投机客,根本无心锤炼剧集,因此再多的资金投入、再长的拍摄周期、再大牌的演员也只能拍成一部“闹剧”,最终导致观众对这样的翻拍剧不买账。

  一些翻拍剧根本不花心思在新剧的谋篇布局上,甚至不考虑观众接受程度直接将原作剧情生搬硬套。《流星花园》上映短短几天,剧本上的硬伤便暴露无遗,大多数情节安排如花泽类突然倒立、道明寺告白似乎只是为了将旧版的经典片段堆叠,却起不到任何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有一些情节甚至自相矛盾。改编自同名日剧的《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从剧情到场景再到镜头切换几乎是前作毫无保留的复制粘贴,这自然也使得日本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在中国版里水土不服。

  在影视技术更加发达的今天,经典翻拍最起码应该做到的是在视觉和质感上推陈出新,给观众带去更加精良的观剧体验,但很多翻拍剧就连这一点都忽略了。新版《寻秦记》就被人戏称为《快乐星球》翻版,其中明显的抠图,“五毛特效”让整部剧略显粗糙。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的细节打磨上,此剧也达不到及格线。尼龙绳、太师椅、茶杯瓷具、纸张……剧集中出现的大量在战国时期不应该出现的物品让观众无法产生沉浸感,只能感受到制作者的不负责任。

  在何天平看来:“市场并没有那么容易讨好,旧瓶虽好用,但酿不出新酒也是枉然,旧瓶装新酒需要走心,不然本应是传承经典的翻拍,只能变成一场笑话。”

  推陈出新再造经典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其跨越时间长河的生命力,它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对观众而言,经典的真正魅力在于除了体会影片所处时代的风貌之外,更能引起对当下的思考。在影视创作中,有一条规律——原作越经典,翻拍越困难。因为具备翻拍价值的作品往往是原本就比较成功的作品,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这实质上等于给翻拍剧预设了一个极高的参照标准,再加上受到先入为主的心态影响,观众对待新版的宽容度普遍较低。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翻拍的劣势在于不容易跳出既有框架,但并不代表翻拍就是没有创新。同时,原创也不等同于创新,市场上同样有许多模仿、跟风的原创电影。”总结那些翻拍成功作品的成功之道,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规律。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詹庆生看来:“翻拍不是机械复制,而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创作者应在深入领会原作精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提升甚至再生。另一方面,翻拍应具有当代性,应融入特定的个人情感、社会心理与时代精神。”

  但凡聪明的主创都知道,想要观众买账,除了技术手段外,剧本创作上还需切合时代脉搏,加入更多现实关怀的内容。正如一位知名导演所说:“假如故事完全照搬原版,那观众除了画面还能期待什么呢?”

  经典翻拍需要创作者在秉持对观众的诚意和对原作敬意的同时更要敢于破局,对艺术作品而言,创新是生命之源,若影视创作只是一味地从经典中榨取养分,最终只能导致原创力缺乏甚至丧失。毕竟,聪明的经典翻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向上攀登,要拍出新意和个性就更难,这实际上是对原创力更大的挑战。因为,唯有推陈出新再造经典才能解决经典翻拍饱受诟病的问题。(记者 牛梦笛 通讯员 叶奕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