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去杠杆迈入分类分策阶段 发电、建筑、矿山类央企成攻坚重点

2018-07-16 22:52:1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来密集公布的上半年成绩单显示,企业部门去杠杆现分化趋势,其中,央企负债稳中有降,民营企业去杠杆压力仍然较大,而地方政府去杠杆保持高频度强力度。在专家看来,下半年去杠杆降稳结合、分类施策,更有利于保障宏观经济稳中求进。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国企降杠杆减负债攻坚战已打响,发电、建筑、矿山行业将是重点。地方政府在规范PPP发展、防范债务风险方面也在逐渐明确新的思路,未来仍有去杠杆的空间。

  央企负债稳中有降民企压力大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国企今年的首要任务。年初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在7月1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提供的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末,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66%,比年初下降了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降杠杆另一重要成效体现在负债结构的持续优化上。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末,中央企业66%的负债中带息负债占到40%左右,带息负债规模同比增长4.9%,增速比年初下降2.3个百分点,低于权益增速3.9个百分点。

  彭华岗介绍说,国资委重点管控的企业平均负债率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同时,18家企业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签订框架协议5000亿左右,现在落地已经超过2000亿。此外,军工、通信、冶金、发电、建筑等行业负债率在持续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去杠杆压力较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公布的企业部门杠杆率与风险季报指出,尽管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水平高于民营企业,但短期偿债能力欠佳和“僵尸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数量最多,这与现阶段信用债违约事件多数为民营企业也是相吻合的。

  “民营企业的杠杆率,总体上低于国有企业,但个别过于快速扩张的民营企业的风险压力较大。”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表示。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执行总裁朱振鑫也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上,资产价格还在挤泡沫,民营企业负债率杠杆率可能会被动提升。

  地方去杠杆保持高频度强力度

  在加快地方去杠杆、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方面,今年上半年政策保持高频度强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继2017年地方政府负债率同比下降之后,今年去杠杆政策效应仍将持续释放,预计上半年地方政府负债率仍会进一步下降。”刘兴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在地方去杠杆上,PPP项目规范管理是重要一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各地公布的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上报整改项目2005个,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另有数据显示,4、5月份单月退库规模持续下降,从3月份的单月1.3万亿元回落到5月份的4341亿元,退库项目数量也从3月份的1258个下降至596个。

  刘兴国表示,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基础设施发展欠账较多的地方,客观上存在发展需求。“如何在发展中化解债务压力,既保发展,又控负债,确实不容易。”

  “政府财政收入在前期减税政策的滞后效应带动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较快增长,也保障了政府的去杠杆空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表示。

  下半年去杠杆或瞄准“降稳结合”

  展望下半年,专家表示,去杠杆的重点仍然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去杠杆降稳结合、分类施策,更有利于保障宏观经济稳中求进。

  “有的行业需要稳杠杆,有的行业则需要降杠杆。发电、建筑、矿山行业企业负债率相对比较高,是下一步攻坚的重点,将在分类管控的基础上实行一企一策。”国资委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据了解,在日前举行的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工作推进会上,兵器装备、中国石化、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六家央企签订了降杠杆减负债责任状。

  彭华岗透露,国资委下一步的去杠杆思路还包括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切实转变过度依赖举债投资的观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处僵治困”的收官工作,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力争提前完成“压减”任务;全面加强资金管理,加强现金流管理,做好“两金”压控,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多渠道降杠杆减负债;全面加强风险防控,加强金融风险、债券风险、债务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去杠杆仍是重头戏。“尤其是要加强对PPP项目的管理,严防PPP项目推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刘兴国说。

  城市交通建设就是一例。7月13日,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按照严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债务存量的要求,严格防范城市政府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或以PPP等名义违规变相举债。

  事实上,地方政府在规范PPP发展,防范债务风险方面也在逐渐明确新的思路。例如,7月5日,福建省提出进一步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要求严守“四个不得”,即不得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兜底”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损失,不得承诺社会资本固定收益回报和最低投资回报,不得为项目债务提供任何形式的举债担保或承诺。7月11日,重庆市提出将从严格政策要求、明确适用范围、规范审查程序、加强动态管理等5个方面,开出进一步促进PPP规范发展的“药方”。

  “随着地方产业基金和PPP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基本很难再加杠杆。加上此前不合规的业务还要继续清理,未来仍有去杠杆的空间。”朱振鑫说。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未来政策上将进一步避免“一刀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采取差异性政策,特别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此前推出的定向降准已经释放了积极信号。”

  王志刚认为,应分步骤、分阶段、分领域,有条不紊地推进去杠杆改革,同时加快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包括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等,为去杠杆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基础。“去杠杆要统筹考虑其成本与收益,防止杠杆转移带来的各类风险,这需要财政和金融部门协调配合,发挥各自的政策优势形成合力。”

  熊园表示,要把握好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在逐步有效引导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比如更加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和破产机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