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十余省份发布细则方案 央地密集部署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

2018-07-06 18:38:01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我国科技成果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正在全面提速。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措施,更大释放创新活力。地方层面,《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上海、广东、四川等地近期相继发布细则方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全国十余个省份出台政策,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央地政策密集出台

  7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会议提出,围绕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实行差别化经费保障、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开展“绿色通道”试点,加快形成经验向全国推广。

  此前一天,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以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为目标,以改革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为关键,统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推进分类评价制度建设。

  稍早之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科技部6月3日联合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支持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7月1日起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税减免50%。

  地方层面,多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启“方便之门”。 6月28日,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科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七家高校院所签署协议,共同推进科技成果在经开区转化落地。近日,四川省政府印发《2018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将筹建天府技术交易市场,探索科技成果挂牌交易与职务发明公示免责模式,打造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技术交易流程及服务机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科技局建立了哈尔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已发布1453项科技成果,需求数量达191项,收入了500多家科技企业、33家投资机构等信息。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北京、天津、重庆、广东、山东、安徽、四川、湖北、云南、海南等十余个省份出台政策,支持投资基金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多部门合作、团体“作战”方式也迅猛发展,由辽宁省科协牵头,54家省级学会、14个市科协和18家科技服务机构共同发起的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正式成立。2018年前五个月,辽宁省667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

  不久前,科技部正式发布关于支持广东省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支持四川省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支持吉林省建设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函。作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抓手的第四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正式落地。

  自2016年10月科技部宣布在河北·京南和宁波市启动建设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来,我国先后公布了三批六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包括建设100个示范性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10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随着第四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落地,“十三五”期间建10个左右的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任务已接近完成。

  与此同时,示范区建设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6月12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建设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在闵行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上,主要思路概括为“三三四五”,即突出高校技术转移机制改革、国际化网络建设和军民融合双向转化“三个特色”;着眼释放源头转化动力、激发主体转化活力、提升机构转化能力“三个环节”;通过示范区建设,建成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地,成果信息和技术交易的活跃地,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人才的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高地“四个高地”,重点在技术网络全球化、科技资源共享化、创新主体多元化、科技服务专业化、军民融合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五个示范”。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的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积累。积极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对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极为重要。

  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有效调动了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不过,有专家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示范区建设一般为三至五年。在此期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不畅的问题,转移转化链条未能有效衔接,体系不健全,资金不到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不足,专业化服务机构与人才队伍不强,企业主导成果转化应用不活跃,区域成果转化有待强化等问题。

  业内认为,推动产学研融合,关键在于破解产业和学、研“两张皮”的问题。“过去企业委托高校,一纸合同委托项目,高校追求的是高水平论文、高水平成果、发明专利,企业的追求是有市场、低成本、高工艺。这两个追求、两个目标没有同步到一个点上。”中科院某研究所一位科研人员表示,要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财务报销流程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觉到专心科研也能“名利双收”。

  《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要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根据优化整合后的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任务目标、运行机制等不同特点,确定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基地重点评价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

  陈劲表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一项艰巨的探索性任务,应以企业为主导,需要大力强化成果转移转化的动力机制,并给予一定的试错容错空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一项复杂的跨组织和高智力的创造性任务。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必须强调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中介机构和各级政府的协同配合和无缝对接。另外,还需要科研人员、技术经纪人、投资者和企业家等团队的协同和共同努力。”(记者 钟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