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消费级机器人:重新火爆还是新一轮泡沫?

2018-06-25 22:56:1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经过2017年的沉寂之后,消费级机器人市场今年又出现火爆势头。波士顿动力公司展示的新版机器狗SpotMini,能自如上下楼梯,会主动避障还会自己开门;机器人Atlas能跑能跳能跨过障碍物。该公司披露,SpotMini正在生产前期,计划明年投入商业生产。国内市场也是如此。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8亚洲消费电子展,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专区,能智能追踪的水下机器人,能对话、查天气的智能浴室镜……各种消费类AI产品吸引了众多关注。

  消费电子展会上人工智能遍地开花,是否意味着消费级机器人重新升温?量产到底难在哪?

  跌宕起伏的四年

  消费级机器人从2014年开始兴起,2015年引爆创业圈,2016年到达顶峰,但在2017年遇冷,其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

  其兴起要从亚马逊说起。2014年11月,亚马逊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最大亮点是将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植入到传统音箱中,Alexa语音助手可以像朋友一样与人交流,同时能播放音乐、新闻、网购下单、叫车、叫外卖等。随后,软银也发布了Pepper机器人,号称是首个具备情感功能的人形机器人。

  此时,推动消费级机器人狂飙突进的是两阵“东风”:一是儿童市场,尤其是玩具市场的蓬勃发展;二是语音技术的日趋成熟。2015年,优必选、若琪、小忆等公司都推出了会说话的家庭机器人。

  “人工智能中的语音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人工智能在市场上的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说。

  不过,尽管这时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消费级机器人,价格从几百到上万不等,都能对话、能英语交流、会拍照、有逻辑编程……但这些机器人提供的内在价值是惊人的一致——都是智能早教机、点读机和移动会说话的平板。

  2015年,对话机器人布丁在京东众筹正式上线,外观小巧可爱,且售价低廉,这似乎意味着,消费级机器人开始步入普通家庭。直到2016年,像布丁这样的平价机器人市场热度仍然未减,原先做平板和手机的鑫益嘉科技推出了巴巴腾机器人;讯飞推出了阿尔法蛋机器人,集成教育、电视、视频通话、智能音箱等为一体,还拥有“类人脑”,理解和表达能力会随着自我学习而不断成长;猎豹移动也推出了小豹AI音箱,这些产品的售价均在千元以下。

  爆款为何没出现

  尽管从业者和投资者曾对消费级机器人曾非常看好,但市场反应似乎并非如此。猎豹移动发布了5款机器人,不过目前该业务尚未给公司带来规模化收入。猎豹移动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盛还在“机器人之夜”发布会上感叹:“那些刷遍朋友圈的钢铁机器人,好像马上就要来统治人类了,但它们为何一直没有出现过?”

  消费级机器人量产难在哪?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是供应链、底层技术还是市场都缺乏基础。就像傅盛所说,“造汽车需要轮子,目前市面上能买到越野胎、竞速胎、雪地胎,但机器人产业尚在早期,为了做到真有用,就得下笨功夫,自己造轮子,打造每个细节。”

  机器人是多个技术的高度整合,复杂度超级高。傅盛说,机器人是AI硬件的一个终极表达,不只依赖AI算法,如机器视觉、语音交互和芯片等信息技术,对硬件也有极高要求。其中“机械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进步非常缓慢”。

  王田苗说,机器人难以走进家庭,除了认知、交互和智能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载体,“要么不安全,要么成本很贵,这五年很多科学家想从载体方面进行突破”。

  如波士顿明年开售的机器狗SpotMini,其研发等用了26年;情感机器人Pepper花了10年时间才量产,近万元的售价让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被软银收购的法国Aldebaran Robotics公司旗下的机器人NAO可调用声音合成、图像识别、肢体动作、颜色灯光等能力,进而使之胜任踢足球赛、跳舞、杂技、拳击等场景,这款产品定价高达几万美元;本田旗下的ASIMO机器人已研制了30年,至今还在实验室阶段,据说成本高达80万美元。

  40%都应用在中国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估计,到2023年,消费级机器人市场价值将达到150亿美元左右,2018年约是54亿美元。

  关于“下一轮人工智能泡沫,或将由消费机器人引发”的观点,王田苗认为并非如此。他说,2018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特别是轻型机械臂“非常火爆”。减速器、电机伺服和控制器是机器人的三大关键部件,“其中减速器最重要,现在需要排队购买”。这样就造成了中国机器人连续三年以25%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上40%的机器人都应用在中国,“这样发展会让人有种感觉:企业都有使用机器人、无人化车间的可能”。

  王田苗告诉记者,在消费级机器人领域,当前一个消息引起了业界震动:亚马逊宣布要开发一个家用机器人,其中第一个研发项目是交流会话、第二个是识别、第三个是能够接送快件,将来甚至还可以陪护或交流。“但关于何时能应用到家庭中,能无处不在,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对统一的机器人形态。”到底是不特定假想成一个人的形态,只要能完成特定工作即可,还是有一个标准的仿人模块,业界仍在探寻答案。

  如今,机器人产业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2018年5月24日,IBM沃森健康公司宣布,将裁员60%—70%,范围覆盖北卡罗来纳州、德克萨斯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科罗拉多州多处办公室。王田苗认为,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提供人工智能医疗诊断方案助手的公司,如此大规模的裁员,难免会令人担心产业前景。同心医联创始人兼CEO刘伟奇评价说,这是因为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投入过高没有收益。前路漫漫,消费级机器人发展终将如何,还需交给市场来评说。(记者 李 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