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经济有底气 调控有空间 A股不具备持续大跌基础

2018-06-20 23:28:41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期,A股指数出现震荡下跌情况。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从韧性和质量看将好于市场预期。金融监管协调性更强,政策工具箱充足,完全有能力化解市场风险。

  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生产来看,工业稳定增长,1月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与1月至4月持平。从消费来看,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月至5月增长9.5%,总体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从投资来看,尽管整体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投资结构在优化。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加快,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PMI长期保持在景气区间内,特别是5月制造业PMI为51.9%,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

  “从就业来看,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环比、同比均下降0.1个百分点。从价格来看,5月CPI同比上涨1.8%,保持温和上涨态势。5月份PPI上涨4.1%,涨幅尽管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但总体保持在比较合理水平。所以,价格平稳,就业向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从经济基本情况看,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刘锋表示,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依然稳定,内需有进一步提振空间,通胀温和压力有限,消费总体稳定。通过着力扩大内需,可有效对冲外需变化。下半年,从稳定内需,防范系统性风险角度,货币投放在稳健中性基础上有望边际宽松,为稳增长、防风险、去杠杆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经济增长从韧性和质量上看将好于市场预期。”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日前表示,例如,消费不断增长、民间投资持续回升,进一步抵消国有企业、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中国消费增长目前来看仍将延续强劲势头。尤其当前中国就业市场火爆,将使职工工资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加速上涨,从而对消费继续走高提供支撑。

  中诚信国际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闫衍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经济增长韧性仍存在。从短期视角来看,过去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一直维持在6.8%的水平,短期企稳趋势比较明显。“如果我们再把视角放长一些,在过去七年当中,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回升势头。因此,基于对短期和中期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已处于企稳回升的趋势。”

  “经济基本面不支持中国股市连续暴跌。”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说,5月份经济数字不错,国民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势头,经济增长韧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是资本市场稳健运行坚实基础。

  估值处于低位流动性无忧

  分析人士认为,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低估值带来高安全边际。目前位置机会大于风险,市场在反复磨底之后,仍会回到基本面主导轨道上。

  “整体来看,A股市场仍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从盈利角度看,在经过2017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过程后,实体经济活力已获得一定程度修复。从一季报情况看,在剔除金融股后上市公司平均利润增速达23.53%,处于相对健康状态。”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从估值情况看,无论是全部A股还是上证50、创业板指等主要指数目前估值水平均大致等于甚至低于2016年初水平,表明在盈利修复驱动下,当前股价对估值已有较好消化,估值绝对水平不算高。

  从流动性情况看,陈雳认为,在去杠杆情况下,今年金融市场流动性水平仍比去年水平更加平稳,显示货币政策调节机制日益灵活。近期央行连续续作MLF,表明央行维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平稳整体意图未发生改变。“中国股市估值不高,系统性风险可控。”田利辉表示,我国上证50市盈率仅为12倍,市净率仅为1.6倍;标准普尔500市盈率为22倍,市净率为3.3倍;道琼斯综合平均指数市盈率为20倍,市净率为3.3倍。

  央行再次释放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展望未来,央行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形势预判和预调微调,加强监管政策协调,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有效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展望下半年A股市场走势,不少券商认为,防范风险和新经济转型仍是核心主线。2018年A股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正过去,积极看多下半年。从政策方面看,扩大内需、金融开放、鼓励新经济等有望提供较好政策环境。从流动性方面看,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下,下半年A股仍是存量资金博弈行情。从全球股市视角出发,A股盈利能力较强,估值和风险溢价水平合理,下半年可相对乐观。

  政策红利料持续释放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美国次贷危机,市场“逢八危机”担忧未散。实际上,2018年全球经济迎来复苏之春,全球政策正加速从需求侧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先行者,中国供给侧改革已经初具成效,短期来看,中国稳增长政策储备充足,后续有较大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的空间。中长期来看,各领域改革将加速推进,成为中国经济新韧性的基石。

  “2018年下半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新起点,更多超预期的、实操性的改革开放措施有望陆续推出。”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第一,供给侧改革迎来新接力。下半年,中国供给侧改革政策重心将转向要素价格市场化,精准化、长效化改革红利将加速显现,驱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第二,结构性通胀翻越小高峰。随着供给侧改革由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下半年结构性通胀将震荡走强,形成一个小高峰,此后将在2019年渐次回归温和走势。第三,中国经济再立改革潮头。更多超预期的、实操性改革开放措施有望陆续推出。第四,中国经济培育结构性投资机会。得益于改革新接力和通胀小高峰,下半年,新经济、消费升级、“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投资主题值得继续关注。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表示,预计后续还会有政策出台,明确“政策底”。首先,宽财政和扩大内需导向会越来越明确。例如,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已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次,去杠杆需相对宽松货币环境。从近期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而再次上调MLF利率就可看出端倪。在资管新规落地过程中,因为准备金要求,影子银行回表会发生广义信贷漏损,连续降准释放可贷资金的可能性也不低。随着政策逐步落地,明确“政策底”后,A股市场风险偏好会得到有效支撑。

  田利辉强调,在有效可控的货币环境中,资本市场不具备持续暴跌的基础。目前,央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货币闸门适度调节,有效引导市场预期,货币流动性合理,宏观调控灵活性正在增强,能够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逐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田利辉强调,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多种举措,我国基本形成能够协调一致的金融监管体系,不会再度出现“九龙治水,无人负责”的局面。在中国当前金融体系中,金融监管当局具有调控股市的多种手段,政策工具箱充足,完全有能力应对市场风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