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除了小龙虾 世界杯里还有哪些中国生意

2018-06-17 23:48:59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者:isen点击量:

   北京时间14日晚10点,2018年世界杯正式开幕。

  对于广大球迷来说,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无疑又是一次狂欢。不过,今天想来算算世界杯背后的经济账。

  早在很多年前,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就曾说过:“在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黄金。”根据德勤的报告,足球是体育产业最大的单一项目,全球年产值超过5000 亿美元,占体育产值比重超过40%,是“世界第17大经济体”。

  最近,中国的小龙虾也是壮烈远征俄罗斯,相信大家这几天都已经被疯狂刷屏。那么,这场四年一次的足球盛宴背后,还蕴藏着多少生意?“中国队”又参与几何?

  赞助

  赞助,无疑是世界各大高端品牌的必争之地。

  诱人的例子摆在面前。1950年成为巴西世界杯赞助商之后,可口可乐销售额即翻倍,成为其营销史转折点之一;1974年德国世界杯,阿迪达斯彻底奠定了世界顶级运动品牌的形象;2002年韩日世界杯,现代汽车成为官方赞助商后,其在美销量大涨40%,品牌认知度从32%一举跃升至67%……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认为,能掘金“世界第17大经济体”,成为世界杯高等级赞助商,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的里程碑事件,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1978年,中国GDP仅占全球GDP的1.8%,2017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14.8%,中产阶层人口数量达2.3亿——比美国以外任何发达国家的人口都多。中国企业占据世界500强企业中的115席和市值前十名企业中的两席。

  那么,中国企业在世界杯赞助商俱乐部中表现怎么样?

  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几届世界杯中,赞助商主要集中在欧美、日韩,几乎没有中国公司涉足。 2010年,得益于一家原定赞助商的退出,英利绿色能源公司才作为历史上第一家赞助世界杯的中国公司出现在赛场内。

  得益于此,南非世界杯期间,英利官方网站点击率增长了5倍,股价更是在世界杯开幕的一个月内上涨近40%。

  英利的成功,给不少中国企业指明了方向,也开启了中国企业赞助世界杯的“康庄大道”。2016年3月18日,FIFA与万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成为中国首个FIFA顶级赞助商,协议有效期长达15年。

  目前,FIFA对于世界杯赞助商的开发主要分为三级赞助体系,每一级权限各不相同。

  第一级别是FIFA合作伙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FIFA及其所有赛事活动商标,是“必争之地”。据彭博社估算,这一级别赞助费在1.5亿美元左右。目前,FIFA全球合作伙伴有7家公司,万达是其中之一。

  第二级别是FIFA世界杯赞助商,海信、vivo、蒙牛3家中国企业位列其中。相比于巴西世界杯时的8家,俄罗斯世界杯只找到了5家。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占据了二级赞助商的大半江山。

  第三级别主要是区域级赞助商,这是本届世界杯的创新,此前只向主办国本土的公司开放,今年则增加到全球范围5个区域。今年,亚洲区域的4个赞助商名额,已有3个被中国企业拿下。据悉,这3家企业支付的赞助费用各为2000万美元。

  2014年世界杯,FIFA六大全球合作伙伴一共支付了7.3亿美元赞助费。万达此次跻身FIFA全球合作伙伴,业内预计其花费或在1亿美元以上。而蒙牛、海信、vivo成为“FIFA世界杯赞助商”,其赞助价码也在5000万美元级别。

  营销

  花了如此大手笔的价钱和精力,中国企业将打出怎样的营销牌?

  万达体育控股副总经理赵相林介绍:“万达和FIFA的合作签到了2030年,这意味着万达将参与未来4届世界杯。万达希望借助赞助的机会,把世界杯带到中国来。”

  “从整个国际体育赞助市场来看,越来越多中国元素、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全球最高级别的体育舞台。另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实力,以及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诉求。”赵相林补充。

  对海信而言,打开海外市场,可能将是重要出发点之一。作为海信赞助本届世界杯的牵线人,盛开体育前运营副总裁丁明昊说得很直接:“海信通过欧洲杯这样顶级赛事的背书,能为其省去5至8年说服海外消费者的时间。”

  海信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18.32亿元,同比增长5.44%;从地区上看,海信国内市场收入出现下降,增长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其海外收入达97.08亿元,同比增长23.18%。

  事实上,海信方面已经证实,海信正在加快国际化进程,提高全球占有率。据了解,海信牵手FIFA后,FIFA将委托海信就比赛显示技术进行专项深度开发。

  相比成为赞助商,另一些企业走的是借势营销的“讨巧路线”。

  厨电品牌万和成为阿根廷队的官方赞助商,TCL则签约巴西头号球星内马尔,实现了足球营销梦。

  作为法国国家足球队的官方赞助商,厨电企业华帝公开宣称,如果法国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夺冠,则对于2018年6月1日0时至2018年6月30日22时期间购买华帝“夺冠套餐”的消费者,按照发票金额给予全额退款。

  这样的营销不仅成本较低,也非常吸引眼球,并在业内引起连锁反应,花样频出。

  “世界杯是品牌的放大器,可以让更多中国以外的消费者了解我们。”vivo品牌副总裁邓力说。

  正因为如此,各个中国企业都是卯足了劲以获得赞助的入场券。负责世界杯第三等级赞助商亚洲区招商的公司双刃剑体育称,“我所接触的95%以上的企业,今年二季度的营销主题都和世界杯有关。”

  该公司总裁蒋立章更是直言:“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团队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个相关咨询电话,这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品牌对于优势资源的渴望。”

  转播

  除了赞助,另一口谁都不愿意放弃的“肥肉”,则是转播权。要知道,各大平台面对的可是世界杯这个顶级IP。

  央视的花费清单,大家可以感受一下。2002年、2006年两届世界杯,央视花费2400万美元购得转播权。2010年、2014年,世界杯中国区转播权价格上涨3.79倍,至1.15亿美元。外界预计,央视为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独家全媒体版权花费大约在3亿~4亿美元。

  花费如此巨资,怎么回本?

  规模规模庞大、消费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观众,是一部分。不过,如今大家更盯紧的,可能是转播权带来的巨额广告收入和分销收益。

  拿2010年南非世界杯来说。土豆、优酷等6家视频网站,各以1500万元从央视获得新媒体转播权。也就是说,仅版权分销,央视当时获利就近亿元;不仅如此,当时央视旗下的相关体育节目,冠名报价区间更达4000万~7000万元。【经济ke】获悉,投放单价最高的企业,花费高达1.416亿元。

  2014年世界杯,央视打出了另一手牌,在最后关头拒绝了各大网站的报价,只是分出了点播回看权。如此,体育频道自然成为广告主“众星捧月”的独家资源。有媒体统计,2014年世界杯央视收入超过15亿元。

  不过,本届世界杯,央视“一反常态”,将新媒体版权授予了两家企业。

  5月22日,中国移动旗下咪咕视频,宣布成为2018央视世界杯新媒体及电信传输渠道指定官方合作伙伴,获得全部64场央视世界杯赛事的直播和点播权;5月29日,优酷宣布和央视达成合作,拿到俄罗斯世界杯赛事直播、点播、花絮等多项权益。

  能够拿下多项直播、点播、花絮权益,对于咪咕和优酷来说,想来是非常不容易。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轮值总裁兼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说的一番话就颇有意味:“我们不是出价最高的一方,央视选择我们基于两点考虑:相信我们是此次合作中最渴望达成合作的一方;我们提供的不仅是播放平台,而是借助阿里巴巴的生态去探索和合作。”

  杨伟东透露,与央视的谈判持续了3天,一直到凌晨2点马云还在询问进度。

  有媒体报道称,此次央视在临近开播前才宣布将转播权分销出去,优酷必然给出了相当有竞争力的价格。有市场人士预计,咪咕视频的版权花费预计约为10亿元人民币,据此推算,优酷的出价或达数亿元。

  咪咕则没有正面回应有关新媒体版权价格的问题。不过,相关人士透露,与央视的沟通在数月前就开始,但直到5月下旬,才对外公布消息。

  “新媒体发展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获得世界杯直播版权,咪咕视频对此非常期待。”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咪咕视频母公司)业务发展事业群执行副总裁李军说。

  主办方

  当然,作为本次世界杯的主办地,俄罗斯在其中的收获想必也相当可观。

  尽管此前因为政治问题受到制裁,经济疲软,俄罗斯主办的这届世界杯曾一度被看空,但是各项准备工作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了下来。进入6月,俄罗斯当地的安保与服务人员也全部进入实战状态。

  据俄罗斯2018年世界杯组委会预测,这届赛事将为俄罗斯带来10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并带动国内经济效益近5270亿卢布(180亿美元)和950亿卢布的税收。

  是否真有如此规模的收益不说,俄罗斯本身深谙“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是毋庸置疑的。

  俄罗斯政府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过去5年的世界杯筹办工作,总共带来超过15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相当于俄罗斯目前一年GDP总量的1%。这其中约有14%将直接来源于世界杯期间赴俄观赛的游客消费,尤其是酒店、餐馆和纪念品等。

  剩余大部分则来自体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商业投资与外溢效应。俄政府还更为乐观地估计,在比赛结束后的5年中,这些效应仍将持续下去,并以每年24亿~32亿美元的体量为俄罗斯带来收益。

  据俄媒体报道,这次有不少球迷是抱着俄罗斯深度游的目的而来,当地旅行社为有需要的球迷量身定做了不同时长、目的地、各具特色的旅行项目,不仅惠及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也让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小众城镇和村庄走上世界舞台。

  如此看来,俄罗斯也算是托了世界杯的福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