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基本成型

2018-06-08 20:38:46 信息来源: 经济参考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文化产业蓄力成势之际,银行、信托、债券共同发力文化领域,文化投融资体系基本成型。

  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6月7日在《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暨文化金融规范与创新研讨会上获悉的。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我国仍将大力支持文化金融产业发展,全国首家文创银行正酝酿成立,《文化产业促进法》也将于今年底前出台。

  文化金融扶持政策密集落地

  文化和旅游部6月1日公报显示,2017年,加强文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制定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文化等领域“投贷联动”;推动出台《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推出文化产业专项债券;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国家层面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宏观性、指导性政策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稳步推进并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透露,《文化产业促进法》将于年底前出台,其中将对文化产业分类及统计口径做出明确规定。

  “发展文化金融”成为突出亮点。上述扶持政策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文化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上市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规范引导面向文化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文化金融对接;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押、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

  地方政府层面也在积极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例如,广州市提出“完善融合发展金融支撑体系。包括创新文化金融服务组织形式、创新文化创意金融产品、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直接融资”等内容;陕西省除了对上市奖励、贷款贴息做了明确规定外,还提出利用创新融资工具,发挥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等中介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建立文化产业支行,以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收益权质押、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融资工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上海则将“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作为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为三点:发挥产业基金撬动放大效应;构建文化创意投融资体系;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

  银行信托债券共同发力

  文创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截至目前,北京银行北京分行成为落地文化金融特色机构最多的银行,除成立三家文创专营机构外,北京分行还拥有文化金融特色机构12家,占辖内分支机构总数的30%。

  青岛银行及杭州银行同样分别成立了文创支行。其中杭州银行除成立浙江首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杭州文创支行外,2016年还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并支持了《人民的名义》《军师联盟》《建军大业》等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金巍在会后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文创支行或文创金融事业部已成为中小银行突围路径之一,而文创金融领域机构专业化程度也得到了一定提升。

  北京市文资办主任赵磊近日透露,今年北京将探索成立全国第一家文创银行,打造文创板,设立文化创新基金,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落实“投贷奖”政策,打造“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试点推出文化企业房租奖励和上市奖励政策落地,还将发挥文化投融资协会功能,设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

  与银行仅能发放贷款不同,信托既可以发放贷款,又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还可以提供夹层资金支持。但从2017年情况看,信托资金较少投入小微文创企业,报告指出,当前信托资金主要流向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影视作品制作及关联公司股权投资。此外,债券及融资租赁亦可以对文化企业进行融资。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理事长,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表示,文化产业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新兴的重要金融领域。“通过各地政策及现代化工具,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风控,从而支持金融在文化产业上取得更好发展。”他说。

  过度投机风险被抑制

  资本市场方面,2016年以来,与文娱相关并购投资持续受到监管层关注,以万家文化为典型的上市文化企业因相关过度投机行为屡被调查。报告认为,当前文化产业投资领域由于过度投机形成的风险被抑制,总体上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杨表示,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实体化应成为努力方向。

  此外,报告指出,从文化金融长远发展看,文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建设以及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亟待突破。

  文化发展离不开具有特色的金融基础设施保障,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文创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别,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在价值评估、权利归属等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目前主要依靠各银行自行判断价值,因此,在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必须在无形资产评估、企业征信、文化金融市场信息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与会专家表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始终支持文化信贷发展,在组织机构、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但对缺乏重资产及核心技术的小微文化企业而言,互金小贷或将成为其重要融资渠道。

  金巍认为,具有硬资产以及科技实力的文创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与其他行业大、中、小企业分布较为均匀不同,文创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缺乏抵质押物的小微企业,因此如果小微企业经过市场考验,经营时间较长,银行可以考虑凭借信用进行贷款。此外,未来信用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快速借款周转可能成为趋势。”(记者 班娟娟 实习记者 向家莹 实习生 牛万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