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一线监管从严 上交所年报审核“抓铁有痕”

2018-06-07 15:25:02 信息来源: 中国证券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一线监管从严 上交所年报审核“抓铁有痕”

  发函近200余份,全部公开;提出各类问题4000余个,全部审核问询函均对外公开;拟对超过40家存在重大风险的公司提请证监局关注或现场检查;拟对20余家公司启动纪律处分程序……这是上交所对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的审核情况。慎思笃行,防控风险,深化落实交易所一线监管主体责任,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这是上交所的监管基调。对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的审核监管正是上交所深化落实一线监管主体责任的实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采访发现,此次上交所年报审核,已经形成了“行业小组为主体审核、年报小组业务支持”的组合式工作机制,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实践证明,这样的主次分明,点面结合,广度结合深度的审核监管,行之有效,年报审核对公司存在的风险揭示更加充分,不少年报审核意见直指要害,得到投资者、市场的广泛认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虽然或如春天般温暖,或如秋风扫落叶,但始终呵护着市场朝着可持续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沪市公司年报“大体检”

  目前,发函近200余份,提出各类问题4000余个,全部审核问询函均对外公开。根据年报审核情况,上交所拟对超过40家存在重大风险的公司提请证监局关注或现场检查。还拟对20余家公司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对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核基本结束之际,此次上交所上市公司年报的“大体检”交出了成绩单。

  沪市上市公司年报事后审核,是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每年一次的“大动作”,今年更是如此。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上下全员行动、互相配合,高效、高质量地为上市公司完成一年一度的“大体检”。据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上交所目前是以分行业监管为主体。据此,上交所的年报审核机制是以“行业小组为主体审核、年报小组业务支持”。行业小组明确重点审核公司名单,提前梳理公司情况,深入挖掘问题和风险隐患,建立完善的问询函撰写与发出机制,提高问询质量;年报小组集中做好审核的统筹安排、业务培训、疑难处理、情况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来讲,事前,各行业小组建立“行业、会计、法律”三位一体的审核机制,根据年报审核整体方案要求,结合组内公司行业经营情况,形成了组内具体审核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机制以及组内各公司的行业、会计、法律审核人员。在事中,行业组长和组内骨干成员对每一封函件和回函均仔细把关,确保审核问题专业、精准,既要让公司披露的信息对投资者有用,也不给公司增加不必要的信披负担。行业小组通过专题讨论和每周例会等方式,督促和实时掌握审核进度,保证组内审核能够按时按质完成。事后,行业小组及时总结审核情况,梳理出风险公司,采取提交相关监管机构关注/核查,以及提交纪律处分等措施,将年报审核成果落地。年报小组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统筹年报审核情况和进度、实时总结审核情况、解答重点疑难问题、强化监管宣传等事项上。从效果看,行业小组和年报小组相互配合、互补支持,即规范了年报审核流程,也保证了审核问询的专业和效率,是上交所提升审核质量的重要举措。

  “重质量、防风险、强责任,是我们此次年报审核确立的目标。如何有效发现审核问题,也有一些方法,包括年报与临时公告相结合;经营财务信息与行业信息相结合;公司经营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信息披露与二级市场舆情相结合;监管问询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等等。实际操作中,这样的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上交所年报审核组组长介绍表示。

  总体上,从审核情况看,沪市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稳健、业绩优良、运作规范,蓝筹企业深耕实业、转型升级,新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引领创新,无愧为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主力,也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同时,上交所本次审核中重点强化了对风险公司的“刨根问底”,年报中发现的问题更加集中,风险隐患的揭示更加充分,市场对交易所的年报审核质量也更加认可。其中,不少年报问询函件一经发出,即有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分析,媒体广泛转载,对帮助投资者准确了解公司实际情况,发现风险隐患,发挥了重要助力作用。

  一线监管“抓铁有痕”

  上交所年报审核并不是一时间的突击发力,而是一次准备充分、蓄势而为的监管大行动。资料显示,首先,上交所自去年底和年初,就多次召开会议,形成年报审核的总体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实施措施。其次,上交所还全面梳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依据监管经验与相关判断标准,全面梳理形成审核名单和重点审核事项。同时,也梳理了各行业龙头、新企业、新兴产业等优秀公司情况,对好公司的经营质量和披露质量也保持了必要的关注。再次,上交所提前发起了对年末突击交易的重点监管。提前预判,对重点风险公司和重点风险事项,强化公司和中介机构监管。例如,在证监会指导下,对部分壳公司等风险公司的年末突击交易提前实施重点监管,约谈相关公司与中介,促进其规范意识;同时公开问询,提升市场认识,促进优胜劣汰。最后,上交所还提前组织全市场培训。在年报编制工作开始前,组织全市场的信息披露与财务人员培训,讲解政策,解疑答惑,提升规范和信披质量,约组织六场共计4000余人次的全市场培训。

  就如何选定年报审核公司的问题,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是从几个维度去综合考量,包括财务表现、行业与经营情况、公司治理、控股股东情况、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以及年内股价波动较大的公司和媒体舆论关注度较高的公司,由行业小组和年报小组共同选定。比如,从行业经营的角度考虑,金融强监管、地方政府陆续清理隐形杠杆的背景下,对于合作对象主要为地方政府的上市公司或相关业务,如一级地产开发、产业新城、PPP项目等,或受到一定影响,在审核中保持了必要的关注。再如,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考虑,在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的风险爆发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用风险,结合股东质押情况、公司资金流向和媒体报道,梳理出需要重点审核年报的公司。同时,除了风险公司外,审核中也会关注一些经营运作较好的行业龙头公司,主要是通过年报审核,引导公司充分披露行业信息,突出公司的优势和亮点,支持公司聚焦主业、提升质量。

  上交所此次年报审核的重点亮相,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交易所一线监管大棋局中的一次重点实操。

  上交所在沪市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切实全面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防范和化解公司风险,维护市场稳定。以防风险、提质量为目标,在推动上市公司聚焦主业,规范经营,提升经营质量的同时,继续保持全面依法从严的监管态势,重点加强对各类风险公司的监管,做好风险预判,严防个案风险外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违法违规行为敢于重拳出击、果断亮剑。同时,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现场核查的深度和广度,做好财务质量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此外,上交所还将持续推进科技监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高监管效能。

  可以说,此次年报审核,是上交所落实一线监管主体责任的一次重要行动,是上交所在新的监管形势下,积极主动适应新的监管职责要求的一次重点检验。事实证明,这次交易所一线监管的重头戏中,上交所的专业和专注赢得了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仅粗略观察即可发现,目前还有多家沪市上市公司仍在组织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甚至有被问到“核心痛处”的上市公司,已经多次公告延期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对一些回复问询不到位甚至是敷衍了事的上市公司,上交所已经对其进行二次或三次问询。据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长时间不回复问询函的、对问询回复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的,交易所将继续以信息披露为最有利的抓手,通过不断督促其披露相关信息,充分向市场提示相关风险,对于确有问题的上市公司,将提请启动现场检查等系列监管措施。

  “认真的人做认真的事”

  近期,《凌晨三点不回家》的微视频几度刷屏,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引发热议。对于上交所年报审核的一线监管员来讲,年报集中披露的时期,也是他们披星戴月而归的时期。“4月27日,我是半夜12点多下班离开交易所的,而有同事是到了28日凌晨3点半才下班回家。”上交所某行业监管组组长介绍。身在年报审核监管的主体部门,面对4月27日晚间,一大批上市公司特别是部分监管重点关注的公司“压哨”发布2017年年报,行业监管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

  同样,在年报小组,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发布时期的工作节奏,也是紧锣密鼓,甚至是难以有空闲的时间。“我们戏称自己为‘白瘦美’:白是因为年报审核期间,基本晒不到太阳,在交易所的工位前一干就是一整天,回家时已经天黑甚至是夜半;瘦也是因为近期的工作压力,年报审核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伊消得人憔悴’。”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调侃道。

  采访观察上交所一线监管人员的工作节奏和工作状态,也确实可以感觉到一线监管形势下,结合年报审核的重点任务,其工作之紧张有序不是虚言。一般而言,一线监管人员在年报审核期间,是“多线作战”:日常性的监管工作还不能放下,年报审核又是重点任务,于是只能双管齐下,日常信披和年报审核两手抓。特别是年报审核任务,内容繁琐、耗费时间,也只能向自己要效率。不过,对于这样的监管状态,一线监管人员也习以为常,甚至也能使出巧劲,例如年报审核和日常信披之间的相结合、行业信息与个股经营之间的相结合等等的关系,使用得巧妙,可以让日常工作和年报审核工作,都从中受益。

  当然,上交所在一线监管中,也摸索出很多监管的“巧劲”。例如,今年年报审核中,上交所更加注重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2017年沪市财务报告中,有6家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10家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相比去年的5家和7家均有所增加。同时,有19家公司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去年则为13家。这两类非标意见的增加,体现了证监会近年来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成效,中介机构的“看门人”意识有所增强,会计师对于审计意见的出具日趋谨慎,不再对以往的“顽疾”讳莫如深。根据此种状态,上交所在部分重点公司年报的审核上,也巧妙地借助约谈中介机构,乃至是同时但分别约谈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以此将监管的力量发挥到位。

  不过,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的大背景下,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正在与日俱增,新的违规乃至违法手法层出不穷,以信息披露为抓手的监管,需要面对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例如,上交所在本次年报审核中,事前重点关注了年底突击交易、突击保壳等的情况。据介绍,目前突击交易、突击保壳的“猫腻”大有不断前置的情况,即以前是年底突击交易,现在是三季度甚至是二季度等就开始上演虚增收入、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等的“闹剧”。另外,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反映的会计准则的适用问题仍比较突出,也是上交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监管面临这样的“合规但不合理”的新问题,除交易所紧抓的信息披露以外,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各方主体的作用,形成合力,还需要更多的讨论与探索。(记者 徐金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