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ofo被传裁员、资本“恋上”哈罗单车 解读风向突转背后原因

2018-06-06 15:38:53 信息来源:央广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正当昔日的竞争对手摩拜、后来者居上的哈罗单车先后背靠美团和阿里巴巴,最近一段时间,ofo小黄车却再次被传面临资金链问题,并出现大量裁员。尽管ofo高管辟谣称这只是一起乌龙事件,但是,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却从来不缺资金链紧张的新闻。

  从风靡一时到逐步降温,市面上的共享单车企业几乎都和资金链危机划过等号。为何“资金链紧张”是共享单车领域撕不掉的标签?在已经形成摩拜、小黄车两大巨头之后,资本为什么又扶持了名不见经传的哈罗单车?这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资本角力?

  共享单车从风靡一时到隔三差五被曝出寒冬难过,这些年,无论是ofo小黄车还是摩拜都难逃被唱衰的命运。以ofo为例,5月底员工降薪传闻的余温还未完全散尽,前几天“资金链紧张”又再次占据了头条,报道中指出小黄车总部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高管层变动剧烈,有三位已经离职。

  作为被点名提到已离职的“当事人”之一,ofo公关部主管杨汛表示这些都是谣言,并在微信朋友圈回应称“没离职,状态良好”。ofo联合创始人于信也发布朋友圈,称这些报道疑点颇多、错漏百出,是“无稽之谈”。

  频频上热搜的ofo,是否真如外界所传的那样存在资金链的问题?对此,投资领域业内人士文先生告诉记者,决定共享单车行业资金链能否永续的根源在于产品和商业模式,“其实这个行业的产品是相对较弱的,就大家主要关注的、所有产品通用的用户体验等而言,共享单车的产品破损率、用户的骑行体验肯定要有一定保障,这样才会有用户的留存等,不然用户肯定会‘用脚投票’。”

  伴随着前一阵哈罗单车被传日订单量超摩拜和ofo,这位“后起之秀”也撼动着小黄车、摩拜的龙头地位。当曾经在一、二线城市深耕的摩拜和ofo遇上兵出奇招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哈罗,单车江湖的资本再一次被搅动得风云诡谲。今年6月1日,一纸公告披露,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20亿元融资,认了阿里做“干爹”的哈罗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其实,资本对昔日巨头小黄车也是青睐有加的,曾纷纷向ofo递出橄榄枝。之前,ofo就曾获得过阿里高达17.7亿元的融资,按说有了阿里的“撑腰”,ofo应该“背靠大树好乘凉”。不过资本的变脸真的快过变天,靠山阿里并没有“单恋一枝花”。

  作为业内人士,文先生认为,资本突然转了风向、阿里投资哈罗的原因,绝对不是“喜新厌旧”这么简单,“一方面,哈罗与之前的永安行合并了,都有政府背景,它(阿里)肯定是看中了资源。另一方面,ofo的创始人团队太强势,想独立发展,但是阿里肯定不想让它独立发展,大不了再扶持一个,‘左手打右手’,总有一个会听话。”

  从大街小巷逐渐减少的共享单车数量来看,这个行业的热度仿佛已经在降温。经过了一轮又一轮“血拼”之后,单车企业们开始逐步“节衣缩食”,两大巨头——摩拜与ofo先后在今年初取消了月卡优惠。互联网专家王越认为,大家之所以开始不那么疯狂地烧钱,正是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明晰。在他看来,摩拜清楚地认识到依附于腾讯对它而言最有利,而ofo不愿简单地依附阿里的步伐,它对区块链的运营、打开车身广告的利润空间等多一些想法。单车企业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不过文先生认为,即便未来盈利之道逐渐清晰,但共享单车企业要想独立趟出一条路已经难上加难。他表示,ofo和哈罗单车想要独立发展已经不太现实。巨头最看重的一点就是比较珍贵的线下流量,这会与其自身已有的城市生活服务、支付等,以及线下的消费业务和场景产生协同效应。(记者冯烁 实习记者任鑫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