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MLF担保品扩围释积极信号 业内:理性看待违约事件

2018-06-05 22:37:06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MLF担保品扩围释放积极信号

  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完善信用债市场配套制度

  央行日前宣布,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机构纷纷表示,此举释放出“积极信号”,体现出央行对信用债市场流动性的“审慎呵护”。业内人士表示,机构应摒弃靠“信用下沉”博取高收益的做法。一方面,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违约事件;另一方面,相关配套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释放积极信号

  机构纷纷将MLF担保品扩围解读为央行对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央行网站6月1日消息显示,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并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

  央行表示,新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的有: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先接受涉及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的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

  某股份制银行资产与负债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MLF担保品扩围后,银行可用更多类型的信用债替换此前用于质押担保的利率债,以减轻利率债占用。这部分利率债被替换下来后,可用于银行间市场其它操作,从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某国有大行投资银行部负责人表示,MLF担保品扩容具有“象征性意义”。另一机构投资者介绍,“银行间隔夜质押回购利率(DR001)”4日处于阶段性低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间市场资金较宽松。

  东方金融控股(香港)资产管理部朱启表示,信用债违约近期频发,部分房企、城投机构融资困难。机构对中低评级信用债需求降低,信用债市场整体流动性下降。目前市场风险偏好仍较低。例如,房企、城投境外债近期收益率波动较大,个别券价格日内波动甚至超过20%。他表示,市场预期反转需要时间,但监管层出手有助于市场信心恢复。

  一位知名机构固定收益基金经理表示,在MLF担保品扩容后,他所在的机构小幅提升风险偏好,预计市场反应还需时间。

  理性看待违约事件

  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债违约近期频发,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违约事件。投资机构简单依靠“信用下沉”博高收益的做法应终结。

  上海银叶投资固定收益部总监黎至峰表示,目前信用债市场避险情绪浓厚,部分机构在牺牲收益换取流动性,涌向高流动性个券,高评级和低评级债券之间利差扩大。

  黎至峰认为,一方面,投资者需对违约事件有准备,不应指望“出几个文件,流动性马上就好起来”;另一方面,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违约事件。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机构投资者对“刚兑”预期过高,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此类机构应警醒。债券投资机构需摒弃以往完全靠“信用下沉”博取“高收益”的做法,不应随意选择低评级债券,忽视债券本身所蕴含的风险。

  澳大利亚安保集团动态资产配置部主任纳达尔·纳艾米表示,无需过度担心信用债违约。目前显示出来的违约是局部性的,多集中在房地产、城投及周期性行业,违约并未传导到PPI和CPI,表明违约并未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

  他认为,应在更广阔背景下理解本轮信用债违约。违约事件有助于信用债市场出清。在出清后,预计外资通过债券通等途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流量会增加。

  亚洲某大型资管机构中国业务主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其接触的QFII对国内信用债违约较内资投资者反应更平静。“在一定程度上,QFII将中国信用债违约事件解读为市场走向规范化的出清行为。没有违约事件,在他们看来反而是不正常的。”

  富达国际固定收益基金经理黄嘉诚此前表示,中国市场违约率目前只有0.1%至0.2%,仍低于许多地区和市场。比如,以美元计价的亚洲高收益债券违约率大约能达3%至4%。

  配套制度需完善

  业内人士表示,缓解信用债市场流动性,还需相关配套制度完善。

  某城商行负责金融市场业务的行长助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审慎呵护市场流动性的同时,需有序引导市场接受打破刚兑后的违约行为。除投资者转换思路增加对“违约”的包容度外,相关部门配套措施也应跟上。比如违约后,如何追究债券发行人、债券承销机构等各方责任。

  朱启认为,相关法律体系需尽快完善,例如破产保护机制需尽快到位。针对违约事件,相关部门需明晰在违约发生时,如何保护各类投资者。投资者对违约看法逐渐趋于理性,有助于提升其对于信用债市场的信心。

  黎至峰表示,严惩在发行中散布虚假信息行为是重建信用债市场信心的重要步骤。他表示,有效的定价机制对市场恢复信心也很重要。相关部门需通过引入更多交易工具完善定价,使信用债价格与风险更好匹配。(记者 吴娟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