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商务部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消费升级快 进口需求旺

2018-05-29 18:12:07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商务部28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商品供给以国产为主,品牌成为企业决定商品进口的最主要原因,企业未来一年内将维持现有进口商品比例,增加进口意愿在品类之间差异较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进口优质商品消费意愿不断增强,进口商品成为市场供给重要补充——

  5月28日,商务部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供给重要补充。不过,企业增加进口意愿在品类之间差异较大。针对调查报告相关数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安全、价格、品质成关键词

  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进口优质商品消费意愿不断增强,家庭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消费者都购买过进口商品,且最近一年内已经或有意购买进口商品的占比高达86.6%。消费者对食品、服装鞋帽和化妆用品的关注度较高;化妆用品、母婴用品和钟表眼镜等大类中进口商品比重较高,未来半年内增加购买的意愿也较强。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时,主要关心安全、价格和品质。

  具体来看,消费者对进口商品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消费占商品消费总额比重达到三成以上的消费者占全部调查对象比例超过20%,其中化妆品、母婴用品、钟表眼镜、乘用车、珠宝首饰比例分别为36.1%、33.4%、28.9%、27.3%和22.7%。吃类更重安全,用类更重品质。超过90%的消费者认为安全是购买进口食品和母婴用品的主要关注点,超过70%的消费者认为品质是购买进口文教体育休闲用品、化妆品、家居和家装用品的主要考虑因素。进口需求意愿较强。未来半年,31%的消费者计划增加进口商品消费,需求列前5位的商品依次为化妆品、钟表眼镜、母婴用品、乘用车和珠宝首饰。

  消费者为何对进口优质商品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消费者需求与国内供给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国内供给不足或者国内供给与进口的商品在市场定位、产品的技术设计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话,那么进口商品就会有效弥补国内市场供给的空白,从而使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表现得更加强烈。

  “以汽车、化妆品为例,国内外市场的品牌定位、产品的技术特点和性能都存在着一定差异。人们在消费升级过程当中,对于高品质的知名品牌的汽车、化妆品和具有更强技术特点的汽车和化妆品需求,在国内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对进口汽车和化妆品的需求也就表现得更为强烈。”赵萍说。

  不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商品供给以国产为主。75.6%的企业(指参加本次调查的流通企业,下同)销售商品国产占比超过50%,其中国产商品占比较高的是珠宝首饰、服装鞋帽类,较低的是乘用车类。品牌成为企业决定商品进口的最主要原因。39.2%的企业认为品牌是决定进口商品的原因,其次为安全、价格、设计和原料,比例分别为14.6%、12.9%、11.7%和11.6%。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正由传统模仿式、排浪式、生存型消费模式向新型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型消费模式转变,对于健康饮食、医疗康复、信息通信、文化创意等领域优质特色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专家认为,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意、营销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相当一部分商品和服务领域并不具备比较优势。

  进一步扩大进口符合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方向,消费者将享受到种类更丰富、价格更实惠、购买更便捷的进口商品,实实在在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对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提升进口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也具有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进口商品成为市场供给重要补充。进口商品销售占商品销售总额比重达到五成以上的企业占全部调查对象比例为24.4%,其中乘用车、家居和家装用品、钟表眼镜、电器电子产品、食品类企业比例分别为51.1%、34.6%、31.0%、25.9%和25.4%。

  进口意愿折射需求之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主要消费品供给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企业未来一年内将维持现有进口商品比例,增加进口意愿在品类之间差异较大。未来一年,85.5%的企业将维持商品进口现状,7.4%的企业将减少进口,7.2%的企业将增加进口,增加进口意愿较强的集中于食品、母婴用品、化妆用品、钟表眼镜和乘用车类商品。

  同时,家居和家装用品类、电器电子类减少进口意愿强烈。报告显示,未来一年内,80.1%的企业计划对家居建材类进口维持现状,减少进口比例为16.9%,高于增加进口比例约14个百分点。其中,瓷砖、卫生陶瓷、木地板、油漆涂料和灯具减少进口意愿较强。未来一年内,85.8%的企业计划对电器电子类进口维持现状,10.3%的企业减少进口,3.9%的企业增加进口,分品类看也是减少进口比例高于增加进口比例。

  “对于在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已经得到适度满足的一些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或者国内供给能够满足的这一部分需求,企业的进口意愿可能会有所减弱。”赵萍表示,过去3到5年,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使国内生产的一些家电产品已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因此对进口家电类商品的需求就有所减弱,这也是国内产业崛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

  赵萍表示,从国内市场来看,2010年至今我国家居建筑和装饰材料以及家电类产品保持了连续数年的高增长,市场的满足程度比较好,因此消费结构升级就对这方面的进口商品需求有所减弱。

  “由于房地产政策调整,人们对于住房消费也回归理性,大规模购买住房的非理性消费得到有效遏制,从而使家居家电类消费也进一步出现平稳态势,这也导致进口家居家电类的未来购买欲望有所减缓。”赵萍说。

  (姚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