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哈继铭:中国现在需要扩大进口吗?

2018-05-18 12:29:50 信息来源:央广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哈继铭:中国现在需要扩大进口吗?

扩大进口满足消费需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这一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笔者认为,投资和出口增长在过去的几十年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是消费相对比较疲软,经济增长不平衡、不充分。消费是支撑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所在。扩大进口既是形成全面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有助于满足广大百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尤其在能源和农产品领域,资源禀赋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比较优势,因而中国有很大的扩大进口的空间。

我国消费不足与增长潜力

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投资和出口远远快于消费增长,三驾马车增长不平衡、不协调、显然就不可持续。八十年代以来,资本形成和出口增速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1.2%和15.1%,而消费增速仅为8.4%。2016年,中国家庭消费的GDP占比仅39%,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图1)。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产能过剩,债务高企,环境污染,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最终消费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向前看,我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年轻人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将极大拉动消费增长。老龄化的到来将降低社会储蓄率,提高相关产品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对消费品的多样化和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与GDP比值

资料来源:Wind

消费品进口不足

尽管我国当前国际贸易总体平衡,但是消费品进口不足。过去十年,经常账户顺差的GDP占比从2007年的9.9%下降到2017年的1.4%,货物贸易顺差也从7.5%降至4.4%。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出口放缓和进口的加快,尤其是包括旅游和教育在内的服务贸易进口的加快。相比之下,在货物贸易进口中,消费品占比较低。2017年,我国消费品进口值为1.1万亿元人民币,占居民消费3.2%,占GDP的1.3%,远低于许多其它国家(图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是我国消费品关税较高。以汽车为例,汽车关税高达25%,高于美国的2.5%和欧洲的10%。而生活必需的农产品,中国关税也较高。例如,棉花、葡萄酒、牛肉、冻鱼关税征收关税分别为40%、20%、12%和10%,外加13%至17%的增值税。二是进口开放力度不够,致使进口渠道有限,流通环节成本较高。而事实上,我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需求非常强劲。老百姓通常利用出口旅游的机会大量购买国外产品,不仅是高档消费品,甚至包括一些基本消费品,如食品、乳制品、药品、高质日用品等。近年通过代购进口国外消费品的现象颇为盛行。根据比达咨询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海淘交易规模达到1324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0.43亿人(图3,图4),2017全年海淘规模约占当年进口消费品总额的40%。需求之大甚至影响了当地正常的零售供货,有些国家和地区不得不对这种采购行为采取限制措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消费者巨大的消费进口需求。中国人在境外游过程中也展现出较大的消费潜能。近期尼尔森(Nielsen)和支付宝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游客境外旅游平均支出5565美元,其中在旅游目的地人均消费3064美元。中国游客在美国、欧洲两地消费最高,人均为4462美元和3754美元。而中国游客和其他国家游客的消费目的也大相径庭,中国游客境外消费主要为购物,占总消费的25%,而其他国家游客境外购物仅占总消费的15%(图5)。

图2 消费品进口与GDP和居民消费比较

资料来源:Wind

图3 海淘交易规模

资料来源:比达咨询

图4 海淘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比达咨询

图5 中国与其他国家游客境外旅游主要花费占比

资料来源:2017 Outbound Chinese Tourism And Consumption Trends

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竞争优势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机械化和自动化带来的高效生产,美国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气、新能源)和农牧产品有着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能源予以支持,但国内能源产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例,2016年中国原油和天然气年产量分别为2亿吨和1383.9亿立方米,但年消费量却高达到了5.8亿吨和2103.4亿立方米,中间的差额必须由进口弥补。而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0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将超过全球总产量的五分之一,2022年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而2017年中国天然气则主要从土库曼斯坦(19.8%)、澳大利亚(19.3%)、卡塔尔(14.5%)、阿联酋(9.8%)等国进口,从美国进口额仅有总进口量的7.6%,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5月10日,国内天然气标杆价为3545元/吨(约合2.53元/立方米),而美国NYMEX天然气期货收盘价为2.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约合0.58元/立方米),即使加上运输成本,到中国港口价格也仅为1.24-1.45元/立方米。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进口总量38%,仅次于巴西(41%)。万一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如此大的需求缺口如果依靠其它进口渠道和国内生产填补,必将提高进口和生产成本,伤及我国消费者利益。我国牛肉年消费量约为900万吨,国内生产约700万吨,缺口200万吨左右,进口需求也很大。

扩大进口会否影响国内企业?

人们或许担心扩大进口会影响国内相关行业的生产。其实,目前国内的许多消费需求不能从国内生产的数量、质量和品种上得到充分满足。增加这类进口,不会对国内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会引导和激励国内企业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参与竞争。第二,国际贸易遵从的比较优势。中国企业如果在一些消费品生产中不具备比较优势,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更具优势的经济活动。第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为中国消费品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哈继铭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