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农村大办“后事”现象仍存:仪式花2万贫困户举债办

2018-05-12 23:27:27 信息来源:半月谈发布者:isen点击量:

  脱贫攻坚中的“扎眼”事!举债办丧事,一个县一年竟能“埋”2个亿!

  有的老人舍不得吃穿、舍不得治病,把养老钱变成棺材本;有的贫困群众举债办丧事,要五六年才能还清;有的生前修坟制棺、厚葬“排场”不断花样翻新……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部分贫困农村的厚葬旧习在丧葬产业链推波助澜下,成为群众不堪承受之重,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显得格外扎眼。

  “害怕别人笑话,咬着牙都要好好办”

  多年来,各地针对丧葬陋俗持续发力,殡葬新风已为大多数群众接受。

  然而,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大办丧事、重葬厚葬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部分贫困家庭、老人为之所累,把辛苦钱、养老钱大量投在“后事”上。

      “外出打工好不容易赚点钱,却耗在丧葬上面。”

  在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带,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当地丧葬仪式比以前更繁多、更隆重。

  某贫困乡民政所所长算了笔账:出殡前逝者的儿女需要买猪、买牛羊,多数要杀牛,一头牛的市场价格接近1万元。同时要花4000元至5000元,请专业的“把式队”跳“把式舞”,请“先生”去“赶地”。

  “不包括选墓地,光各种仪式的费用就接近2万元。”

  一些贫困群众借债办丧事,多的要五六年才能还清债。

  部分贫困家庭认为,借钱也要办事,不办大、不办好,亲朋好友面前都说不过去,害怕别人笑话,咬着牙都要好好办。特别是一些贫困老人,平时舍不得吃穿,身体不舒服也不去医院,把辛苦攒下的钱变成“棺材本”。

  在东部某村,20多名仍然健在的老人早已修好坟墓、置办了棺材,有的老人50来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后事。该村党支部书记说,一些老人和子女分家过日子,收入来源原本就少,平时省吃俭用,只为了在有生之年提前把“后事”准备好。

  丧葬产业一条龙:

  “想都想不到的一整套物事”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当前丧葬陋俗日益呈现“产业化”特征,衍生出一条完备的“产业链”。

  一名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说,丧葬陋俗目前在“更新换代”。曾经乡民选择的墓地多在自家祖坟附近,现在有人肯花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风水阴宅。

  墓穴也从过去的土质结构提升到砖混结构,更讲究一些的,还要贴上大理石,材料费加上人工费,要三四千元到上万元。制备棺材至少用梧桐木,好一些的用黑松、香椿木。

  在东部一些县区,丧事焚烧的“纸货”,从前些年的几个花圈,发展到现在群众口中“想都想不到的一整套物事”:锅碗瓢盆灶台煤气罐样样都不少,楼房、花园以及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汽车、电视、手机都要内置模型电池。粗略估算,一套“纸货”制备齐全要四五千元。

  “仪式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浪费自然越来越严重。”

  西南某乡民政所所长说,当地群众治丧时有请舞队跳舞的习俗,有的一场下来花费超过5000元。

  “越是有名的舞队价格越高。”

  近年来当地又开始流行“车打音炮”,家属在丧葬仪式上请空气礼炮车,发出的声音比传统鞭炮声更加响亮。

  丧葬产业链背后的账本令人吃惊。中部某县根据当地的丧葬开销计算发现,仅建造传统的瓷砖土葬坟墓改为骨灰公墓安葬一项,花费就可由原来的两万元左右减少到3000元,加上无需请风水先生、土工、吹手等,无需支付入棺仪式、摆设灵堂等费用,人均安葬花费可节省4万元左右。

  东部某县县委书记估算,全县每年过世老人约8000人,按平均每人丧事花费2.5万元计算,全县每年在这一项上要花费2亿元。

  厚养礼葬、丧事简办应成为方向

  当前,群众明明不堪重负,却被丧葬习俗裹挟。西南某地着力推进殡葬改革,一些干部入户做工作时却遭遇尴尬一幕:一些群众当场下跪,“恳请”允许他们好好办丧事。

  一些殡葬从业人士认为,殡葬改革关键在于有效破除心理旧习。

  “绝大多数村民想节俭办丧,但又担心背后被戳脊梁骨说不孝顺。”

  中部某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说。也因农村长期遗留下来的丧葬与家族运势相关的认知,不少村民虽不想延续这种殡葬怪相,却不敢公开反对。

  丧葬陋习看似是一家一户的“小事”,背后却是乡风文明。厚养礼葬、丧事简办应成为农村殡葬的方向。

  如今,山东、江西、云南等地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动作频频。江西和山东等地出台农村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等行动方案和改革举措。

  在江西大余,“风水先生”变成乡风文明理事会成员, “屋边坟”“路边坟”不见了,纸钱污染少了,噪声扰民消失了,心情也更好了。  作者 刘菁 高皓亮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