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3D打印产业化需三管齐下 将重新定义制造业

2018-05-04 11:02:14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3D打印产业化需三管齐下

“3D打印是一项基础技术,与其他技术融合发展后,可以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我们对3D打印的认识和应用才刚刚开始,其爆发力还没有真正出来。”5月3日,在第五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说。

3D打印,不仅是一项先进的制造技术,更是国家战略,欧美,日本、韩国等都在纷纷布局,在国内也很火热。

“然而,表面的喧嚣并不能掩盖我们缺乏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服务的现状。”罗军说。

 
 

 

国内3D打印究竟该如何良性发展?

3D打印将重新定义制造业

“以前谈3D打印,那是阳春白雪,是生产系统的配角。”“中国3D打印第一人”、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说,3D打印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打印模型和样件,更多是直接制造功能性产品,介入传统制造业领域,必将与传统产业展开激烈竞争,带来新的产业革命。

当前,3D打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航空等军工领域,而且优势明显。以我国C919大型客机机头工程样件研制所需的钛合金主风挡窗框为例,从欧洲订购至少要两年才能拿到零件,4个框,每个框的锻造模具费就要50万美元。采用激光直接制造技术,从制造零件到装上飞机,仅用了55天,而且零件费用还不到他们模具费的五分之一。

“3D打印不会取代传统的技术,而是一种融合,是对传统行业传统技术的提升。”颜永年说,3D打印要进入生产系统,关键要提高其成型速度,批量化制造将成为3D打印的新趋势,批量生产就不能那么慢;再就是降低成本,现在用的材料,如合金粉末比钢材还贵,导致其成本比传统制造业还高,那是不行的。

同时,颜永年认为,3D打印要进入生产领域,打印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一定要提高,以激光振镜为例,进口一台就需要30多万美元,而且需要提前付全款,半年后才能交货。“如果可以国产化,老外就不会这么卡我们,售后服务也不会那么差。”颜永年说。

应用是3D打印发展原动力

“3D打印发展的动力是应用,并不是国家的投入。”颜永年说。

罗军也表示,3D打印产业化难,难在应用。有数据为证,全球3D打印市场,美国接近50%(主要在军工领域);欧洲占有40%(主要在民用领域),而我国不足10%。

究其原因,罗军分析,一是成本偏高,二是认识不够,三是部分打印机的稳定性、精度、产品强度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有专家也表示,最难解决的是材料问题。

“尽管目前应用在3D打印领域的材料已达1000多种,但是与传统制造业比较,还远远不够。”罗军说,部分尼龙材料、陶瓷材料、光敏树脂材料和钛合金等冶金粉末材料基本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我国3D打印产业的健康发展。

罗军建议,我国3D打印发展应从三方面入手:政府积极扶持,鼓励企业搭建更多开放式应用服务平台,促进3D打印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创建国际化的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鼓励理工科院校、职业院校培养更多3D打印应用型人才。

(科技日报北京5月3日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