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山东每年死亡人数约为70万 经营性公墓已接近饱和

2018-04-07 18:31:4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据悉,山东省每年死亡人数约70万人,目前,山东省的经营性公墓已出现接近饱和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增加,以及有关部门奖励程度的加大,花坛葬、壁葬、树葬、两代葬等生态安葬的公众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再有一万个墓穴,一年也能消化完”

  据了解,山东每年死亡人数约70万人,仅沂水一个县每年的死亡人数就能达到8000人。山东平均每年火化60万具遗体。但是,我省的经营性公墓却出现了接近饱和的状态。

  早在三四年前,省城的玉函山安息园就已无墓穴可卖,每年只有部分迁走的可腾出小部分墓穴。玉函山安息园副所长孙建军说,由于安息园离市区近、建成时间长、管理规范,市民的需求量一直非常大,“现在有一万个墓穴,一年也能消化完”。

  而淄博玉皇陵公墓办公室主任董传业也表示,目前陵园剩余的公墓还剩下最多三分之一,预计不到20年就全部饱和。

  据悉,随着土地的日益减少,人类对土地的需求量也在扩大,山东省每年平均火化尸体近60万具,约占全国火化总量的十分之一,传统的墓地安葬方式,日益凸显占用土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弊端。尤其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耕地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当下,节地生态安葬显得更加迫切。

  近年来,社会逐渐倡导生态安葬占地面积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特点的安葬方式,推行生态安葬是能够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让生命回归自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山东7个地市奖补生态安葬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生态安葬这种节地安葬形式。

  4月2日下午,玉函山安息园内的玉函追思苑内,散落着菊花。“分两批共有60个人在玉函山安息园进行花坛葬。”济南市殡仪馆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花坛葬仍然有不少市民报名参与。孙建军介绍,近年来,认可花坛葬的群众越来越多,而2015年时只有20人选择了这种方式安葬。

  而福寿园从2004年就开始推广草坪葬,之后推出花坛藏、壁葬等形式,目前节地葬已经占比20%。福寿园国际集团山东公司总经理丁伟刚说,总体而言,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墓位小型化、墓碑艺术化、陵园景观化的理念正成为趋势,例如福寿园推出草坪葬的头几年,认可的群众只有个位数,而去年已有80多家选择这种安葬方式。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青岛市自开展骨灰撒海以来,约有2万具骨灰撒入大海,节省土地50亩,节约开支4亿多元,节约木材1万余立方米。

  公众对于生态安葬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也与各地出台的奖补政策有关。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相关人士介绍,济南、青岛等7个市对选择骨灰撒散、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补贴1000元至4000元,受益群众2000余人。济南市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对骨灰撒散或骨灰海葬、河葬的,奖补4000元,对使用可降解骨灰容器或骨灰直接入土不留标志的,奖补3000元,对骨灰深埋不留坟头的奖补2000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