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不法经营者进村入户销售 假劣种子“游击战”如何破

2018-04-02 17:52:02 信息来源:瞭望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假劣种子“游击战”如何破

春耕时节,《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各地持续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假冒伪劣种子已从在店面销售的“阵地战”变为“游击战”,不法经营者直接进村入户销售,农村点多面广导致打击难。

“现在卖种子的都是挨家挨户推销,买10袋种子送个电饭锅啥的,有的干脆没正规包装、没标签,监管都发现不了。”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吉林省梨树县种粮大户卢伟说。

套牌套包的“李鬼”种子也是市场乱象之一。江西顺发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国金说,市场上某个品种销售比较好,一些非法种子公司就会用相似的品种去顶替。据了解,“李鬼”种子往往是不法公司通过盗取正规种子亲本,直接复制或稍作改动后生产,虽然产量、质量上稍差,但价格便宜三分之一左右。

 
 

 

此外,“劣种子不假”现象也时有发生。湖南省供销社多名工作人员表示,有正规厂家将一些品种差一点的种子装入畅销品种的包装袋,披上合法外衣,违法隐蔽性强。

面对种种市场乱象,基层种子管理和执法部门有时却显得束手无策。福建省南平市种子管理站站长王辉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许多县,种子管理部门只有一两名监管人员,有时候“一个人要面对好几万亩耕地、十多个种子市场,根本忙不过来”。

业内人士表示,种子监管任务较重的地区多是农业大县,普遍为经济弱县、财政穷县,财政投入十分有限。此外,不少基层种子管理和执法部门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对于假冒伪劣产品往往只能靠“肉眼”识别。

福建省一家种业公司生产的种子曾被农业部抽查,发现24个位点中有5个位点的检测结果和备案不符,被判定为销售假种子。“在这个案件中,种子的外观和备案的种子一样,种子可能仅仅是改变了父本,造成24个位点中有某些位点和备案的不同,这样的话只有用DNA检测手段才能发现,但是基层并不掌握这样的技术手段。”福建省南平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队长李学明说。

此外,本刊记者还发现,一些地区对“套牌套包”种子的执法态度“暧昧”,个别基层干部甚至认为这样的“李鬼”种子虽然侵犯研发企业知识产权,但因为价格便宜、产量和质量差距不大,农民从中会“受益”。

针对上述状况,江西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胡仲明等基层干部和业内人士建议,在加强打击各类涉种违法行为的同时,更要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调整监管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抓好源头治理。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执法管理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基层种子管理和执法机构工作经费,加强基层种子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尽早实现种子质量的全程可追溯。

二是建立源头治理责任制度。要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加强对发证企业的监管,并要求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依法生产、守法经营。要加强制种基地的管理,国家级制种大市、制种大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向省农业主管部门递交责任状,强化对生产基地的监管,切实履行源头治理责任。

三是实行“一案双查”追责制度,防止执法真空。各地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对于查处的种子大案、要案,主动发现的或积极配合查处的,不承担主体责任。若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甚至故意掩盖、袒护违纪的,必须有责必问、有错必究,真正发挥责任制的权威性。

此外,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少虎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种子企业“门槛低”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乱象,建议提高种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国外种业市场相对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市场以大企业为主。”张少虎最后表示。□(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郭翔 周楠 郭强 林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