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财务自由的加减法

2018-03-17 21:48:4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一是过去积累的存量财富有多大;二是未来钱生钱的速度有多快,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财务资源的供给曲线,更通俗地说,就是钱生钱的本金有多少,效率又有多高;三是对物质的欲望有多大。更准确的说,是对理想中的生活状态的预期,以及这样的生活状态需要每年花费多少钱,这就是财务资源需求曲线。

  如果是一个生活在西部农村的年轻人,现在已通过劳动积攒了50万元,可能他真的就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尽管在一线城市居民看来,50万可能只够买个厕所。但因为他可能物质欲望很小,当地物价也很便宜,他也没有买房负担,甚至可以自己种粮食吃,很可能每年花两三万就能维持日常生活了,所以50万的存量金融资产足够他在当地悠闲自得的生活了。

  所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实现财务自由的三个要素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第三个:物质欲望有多大。

  这不是数学问题,而是心态问题,不是财富规模大小的问题,而是价值观取向的问题。我们许多人对理财最大的误解,就是只会满脑子想着给自己的财务资源供给曲线做加法,却从来没想过是不是也可以给自己的财务资源需求曲线做减法。理财也好,工作也罢,最终目的是希望自己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当手里的财务资源一时半会没办法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的话,那适当降低心理预期,一样可以增加幸福感。

  许多人计算自己是否实现财务自由的算法是:假如我每年要花10万元,我现在已经积攒了200万可生息的金融资产,只要保证每年能获得5%的投资回报率,就能赚到我要花的10万元,那我就实现财务自由了。可事实上,你只是实现了当下这个时间点的财务自由,却没有实现永续的财务自由。所谓永续的财务自由,就是钱永远能够跑赢通胀,不管未来物价如何上涨,生活水平都不会下降,直到活到100岁,1000岁,10000岁,都不会下降。

  当然,所谓的永续财务自由状态也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人总有一死,我们自己都不可能实现永续生存,那多出来那么多钱最后也只会成为遗产。所以当我们已是高龄老人时,就没必要继续维持永续的财务自由状态。但当我们还很年轻或刚刚人到中年时,判断是否已实现财务自由,就必须从永续财务自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随着科技飞速进步,可能还要活很久很久。

  未来30年,中国合理的年化通胀率,大概率在5%左右,而经过科学理财后,合理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8%左右。这意味着可以最多拿出3%的投资回报用于日常生活。用满足当下理想生活所需的年度支出,除以3%得到的数值,就是此时此刻实现财务自由的标准。

  对于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来说,合理的理财方式,尤其是更加偏向保守稳健的理财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像巴菲特说的,要让复利产生神奇效果,第一要务就是必须保住本金。所以财务自由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概念,而永远只能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概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