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支付宝账单给用户“挖坑”,仅有道歉就够了吗

2018-01-04 14:35:55 信息来源:中青在线发布者:isen点击量:

【有言值】“愚蠢至极”!支付宝账单给用户“挖坑”,仅有道歉就够了吗

文/杨鑫宇

新年伊始,一股“晒支付宝账单”的风潮,突然席卷了人们的朋友圈。作为国内主流支付平台,支付宝推出了一项为每个人在2017年的消费制作一份漂亮账单的功能。这份账单在总结上一年的同时,还会“贴心”地为每个用户生成一个“2018关键词”。很快,这个设计精巧、构思绝妙的营销手段,就成功吸引了广大用户的注意力,成了最热门的社交话题之一。

然而,在人们到处分享自己的账单,进行社交狂欢的同时,却很少有人留意到:看似“贴心”的支付宝,居然在这项功能中,给用户挖了一个“大坑”。直到1月3日,律师岳屾山在网上提醒广大用户注意,人们才如梦方醒。

 

 

原来,就在我们打开账单的同时,屏幕上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竟藏着一个“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的勾选项目。并且,在这个勾选项目上,支付宝还“体贴入微”地替用户提前打好了勾,诱导用户同意让渡个人信息。

  支付宝的这场营销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就是因为对用户的喜好和需求相当“贴心”,然而,就在用户高高兴兴地和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网购成果时,哪里想得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授权给了支付宝使用。本来挺开心的一件好事,却变成了给人添堵的烦心事,实在令人愤慨。

支付宝账单的“猫腻”曝光之后,舆论对支付宝展开了口诛笔伐,岳屾山律师那条提醒用户注意的微博,一天之间就获得了12000多次转发。人们的愤怒带来舆论压力,1月4日凌晨,支付宝公开对此事做出了回应。在回应中,支付宝表示:他们设计这一功能“初衷良好”,但方法“愚蠢至极”,表示他们已经取消了默认勾选的做法,并对这起事件造成的影响表示“深深的歉意”。

支付宝改正了、道歉了,事情到此似乎已经告一段落,或许很快就会有新的舆论热点抢走这件事的风头。然而,我们却该追问:对于诱导用户签约这种严重失当的不良营销行为,难道只要道个歉就能轻易被原谅吗?且不说这个道歉闪烁其词,充满“初衷良好”之类的自我辩解,就算再真诚的道歉,难道就能抵消支付宝欺瞒用户的过错吗?

支付宝的道歉,不论有几分诚意,都不能真正解决用户关心的问题,即自己的个人信息究竟会不会被滥用,自己的知情权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互联网巨头夺走。而支付宝这次的作为,无疑起到了很坏的示范作用。

事实上,这种“悄悄替用户勾选同意”的伎俩,在互联网营销领域,几乎已经成了一种烂大街的手段,被不少“流氓软件”采用。但是,支付宝作为本领域内的标杆企业,本该建立起更高的企业道德标准,使用“流氓软件”的惯用伎俩,只会让互联网营销的环境变得更坏。

许多警匪题材老电影里,都会出现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对于个人信息的被滥用,我们也该送它一句:如果道歉有用,还要监管机构干什么?对于类似行径,监管机构应当果断出手,及时处罚,立下“欺骗用户者必遭惩处”的规矩,如此才能还广大用户一份安心。

分享到: